当前位置: 首页> 小学

谢希德:知名物理学家与杰出教育家

转自:中国妇女报

图志华夏科技女杰群芳谱

主持人:章梅芳(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谢希德(1921-2000),固体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科和表面物理学科开创者和奠基人。

1921年3月,谢希德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1938年,她考入湖南大学数学系,不久长沙告急,全家搬迁贵阳。后来,谢希德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并于1946年毕业。毕业后她前往上海沪江大学担任助教。1947年,谢希德自费赴美留学,进入史密斯女子文理学院攻读硕士,从事碳氢化合物吸收光谱中氢键信息的分析。1949年,谢希德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从事高压状态氢的阻光性理论研究。1951年,她获得博士学位后继续在麻省理工学院固态分子研究室任博士后研究员,从事半导体锗微波特性的理论研究。

1952年,谢希德与丈夫曹天钦成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后,她被分配到复旦大学物理系任教。执教四年间,她先后主讲6门课程且均编写了教材。在她的努力下,复旦大学于1955年将固体物理专门化并致力于半导体物理学的发展。1956年,谢希德与多校师生汇集北京大学,共同推动半导体物理学专门化,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半导体科技骨干人才。1958年,她与黄昆共同出版了《半导体物理学》,被认为是当时国际相关领域的权威性著作。

1958年夏,谢希德回到复旦大学,加入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并担任副所长,培养出了一批专业人才。20世纪60年代初,谢希德和黄昆联名建议开展固体能谱研究,国家科委经过审核,很快将其列为国家基础研究的重点项目。在她的领导下,复旦大学建立了顺磁共振、红外光谱和强磁场等当时先进的实验技术。

1977年,谢希德在全国自然科学规划会上做报告,提出在我国发展表面物理学的倡议。倡议得到国家科委等部门的支持。随即,她开始筹建以表面物理学为研究重点的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并在短时间内建立起8个研究室。该实验室后来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了大批国家级的物理学家。

谢希德不但是一位国内外知名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她先后担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和校长长达10年之久,使复旦大学站到了国内高等学校的前列。不仅如此,谢希德还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推动国际合作交流的出色领头人和组织者。她积极开展与国外的联系,大力推荐我国学者去国外访问、进修和合作研究,国内各学校和研究所经她亲自推荐去国外留学及工作的学生和学者不计其数。自1983年起,她每年参加美国物理学会的三月会议并回国做介绍,为我国物理学界与国际物理学界建立各种合作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银行两次向中国提供优惠贷款,作为中国大学发展项目的资金。谢希德作为中国专家组副组长和组长,成功地帮助国内几十所大学改善了教学和科研条件。

2000年3月,谢希德病逝。党和人民给予她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半导体物理学的开拓者之一,我国表面物理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