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对内“教师荒”, 对外“编制超标”, 看似矛盾却是中小学真实现状

对于外行而言,教师绝对是个“拿得出手”的职业,自带一种光环。哪怕没有利益上的纠葛,人际交往中,听说有人是老师,很多人也会莫名生起一分尊敬。

身在其中的人却常常后悔选择这行,辛苦指数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关键是大众眼里的铁饭碗,实际上不是所有老师都能拿到,有的教师能力强但始终是合同工,这是为何?

中小学现象:对内“教师荒”,对外“编制超标”

在很多网友的印象中,教师招聘的门槛越来越高。例如之前“轰轰烈烈”的深圳中学招聘,汇集多位顶级院校毕业的高材生。这反映着教育行业的竞争指数。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在普通中小学内部,存在着缺人的现象。更确切的说,是缺少可以顶岗代课的合同制教师,或者叫“代课老师”。

平常我们刷招聘信息时,有些学校公开招人,多半就是这种类型。相比考编制,年龄和学历背景显得更为宽松。特别是能接受班主任职务的毕业生,更是紧俏。

一位学校内部工作者表示,离开学还有很久,领导就吩咐她赶紧“寻人”,避免下个学期出现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这就让很多外行感到意外了。

总是听说学校的岗位竞争激烈,怎么转头又说人手不够?这就要提到当前中小学里的一个现象:对内呈现“教师荒”,特别是秋季开学季,只要有人愿意干,没经验也可能直接做班主任。

但是对外又存在“编制超标”,新的毕业生想考编,名额非常有限。老员工以为有了工作经验,考编制更容易,也未必能拿到机会。这是为何呢?

看似矛盾却是中小学真实现状,更无奈的是一线教师

这样的现象看起来令人一头雾水,表面上自相矛盾之处,却透露着中小学的真实现状。我们来分析其中的缘由。这跟编制名额的设置形式有关。

每所学校的编制数量,是按照学生人数存在固定比例的。就拿小学来说吧,城市要求教师与学生的配比为1:19;村小则是1:23的比例。

然而在现实中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很难真正按这个标准来落实。而且城市学校跟农村学校的情况还各有不同。

在城市的中小学,超编跟行政岗位过多,有直接的关系。城里的学校普遍具备一定规模,同时也意味着行政、管理类的老师和领导更多。

而且很多工作时间长的老教师表示,中层以上领导的数量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他们本身没有教学任务,但占用了编制,就代表挤掉了教学岗位的带编名额。

于是,理论上这所学校的人员已经配足了,实际上真正要站在讲台执教的老师没有招满。由于腾不出那么充足的编制,一些很优秀的大学生不愿入职,也是无形的损失。

而村镇中小学通常是另一种原因,就是生源数量的问题。按照规定的标准,一名老师对应二十左右的学生。可是有的村小总共加起来也未必有多少。

就假设某校有23名同学,可是他们来自不同年级。这意味着名义上配一个老师就行,但是你如果真的让全校靠一人管理,很不现实。只能去招编外教师。

无论是以上哪种情况,其实最无奈的基本上都是一线教师。他们的水平不差,干了更多活却迟迟拿不到编制。得罪了上级还可能被解聘。

行政岗和教学岗名额分开,是很多老师的期待

总之,一面缺人一面超编的现象,已经存在许久。一线老师的工作热情受到阻碍。很多教师希望可以调整固有的名额配比。

对于现实的情况予以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学生的年级分散情况,行政岗位占编制名额的比重,都是值得纳入考虑范围的。

如果不看学校的具体情况,按照完全固定的标准来限定编制数量,就很容易造成不合理的现象。还有很多老师提出,希望能把行政岗和教学岗明确地区分开。

笔者记得之前某南方城市,就在医护行业推进了对一线岗位的保障。在评职称时,把这类员工跟行政岗分开,互不影响名额。也许这种新方式,也可以考虑在教育行业应用。

说起来一线老师才是跟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人。纵使上面的决策水平再高,也需要他们进行落实。保证他们的合理需求才能吸纳更好的人才。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更有意义。

【话题】你支持这样做吗?儿童家庭教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