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3000余所高校创新哪家强? 教育部摸家底, 高校创新要紧密联动企业

2月2日,为全面、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高校创新活动情况,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支撑和服务,教育部发布组织开展2022年度普通高校创新调查工作的通知,调查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45个二级指标。

4大一级指标主要包括: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情况、师资队伍与社会服务、产学研合作科研创新、创新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情况。此前,中国人民大学与一家评估中心共同发布了一项”高校创新指数“,清华、北大、人大位居前三,紧随三强之后的是上交大、北师大、浙大、复旦、华中科大、电子科大、中国农大。

但这一榜单引起了较大争议,主要是由于人大的进入前三的排名。那么,官方的高校创新能力评估有哪些细化指标呢?

第一大指标是“创新人才培养情况”。第一项是去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人数。值得关注的是,这里的“企业”,仅指仅指从事生产、流通与服务等经济活动的营利性组织,不包括事业单位、基层社区等公立机构。第二项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共建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实践基地数,前提是需正式挂牌。

接下来的4项指标与企业相关,分别是学校与企业共建的创新创业基地数、与企业合作编写的教材数、与企业合作开发的课程数,企业为学生设立的奖学金金额总数。在创业方面,则包括学校开设的创业课程数、在校生创业项目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数。

第二大指标是“师资队伍与企业服务”,包括:具有累计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任教师数、学校派去企业实践锻炼累计3个月及以上的专任教师数、学校拥有外聘兼职教师(校聘),来自企业、行业的教师数、来自境外的教师数;企业、行业外聘兼职教师授课的课时总数;专任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数量,学校承接企业员工培训数,尤其是为第二、三产业培训企业员工数。

第三大指标是“产学研合作的科研创新”,包括:学校与企业合作申报获得纵向科研项目立项数量、金额以及当年实际到账经费,学校拥有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数(包括实验室、研究中心等),与企业共同发表科技论文数、获得的发明专利授权数,参与国家级和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数,企业委托科研项目数、委托科研项目的企业数、承担企业委托科研项目的专任教师数,企业委托科研项目合同金额及当年实际到账经费。

第四大指标是“创新技术转移及成果转化”,包括:学校专门设置技术转化机构数、名称、专职工作人员数、网站数、网站更新周期,依托本单位科技成果成立的企业数,以学校知识产权作价投资形式注册的企业数量,本年以本单位知识产权作价投资合计折价金额。

应该说,这个指标体系紧密企业,有很强的指导性,但全国3000余所高校,每所学校的发展历史、类别、规模、师生人数等差异很大,如何确定这些指标的客观真实,并将调查结果向公众发布,推动高校的创新,这是更为关键的问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