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在清华当了10年教授, 却出走美国被骂“叛国”, 至今单身无儿无女

颜宁是清华大学最年轻的女博士生导师,她并不喜欢“女科学家”这个称号,因为在她看来,科学无关性别,在她的教育生涯中,她不仅教授学生知识,还支持学生培养独立的人格。

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女博士人才众多,但女科学家却少之又少,这让颜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她曾说:“我不结婚,不欠谁一个解释。”由此可以看出,颜宁绝不受世俗裹挟,独立且坚韧。

在世人的眼中,科学家严谨认真,刻苦钻研,但事实并非如此,很难想象幼时的颜宁是一个贪玩的小女孩,按时完成作业就是她唯一的学习任务,其余时间大都是和好朋友们一起玩耍。

颜宁

颜宁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她从不因为学习成绩而担忧,父母为了保护她的双眼,不允许她看电视,因此,她便通过广播中的声音感知外面的世界。

有时,颜宁也会独自一人观看天上的星空,那时,她就在想,宇宙到底有多大,无边无际又是什么概念,这个问题一直是她心中的迷,至今尚未揭开谜底,这样的难题打消了颜宁对宇宙的探索,却将她的好奇心转移到了另一领域,生物领域。

初中,她第一次接触到了细胞这个词,于是,她产生了同样的疑虑,细胞到底有多大?也许在她尚未成年之时,就早已在心中埋下了对生物的热爱。

颜宁

颜宁和普通女孩子一样,都喜欢追剧,她抱着对细胞的无限幻想,将《西游记》中的美猴王与细胞联系在了一起,于是,她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想,孙悟空“七十二变”无所不能,若变成细胞,便可进入人的身体。

颜宁是一个文理全才,除了喜欢生物外,她还喜欢文学,她赞叹文人墨客笔下的词藻,更沉浸于唐诗宋词中的情感表达,除此以外,她还喜欢武侠小说,渴望成为一代女侠,闯荡江湖,保护苍生。

若将科学界形容为江湖,那么颜宁就是科学界中的女侠,行侠仗义,任意驰骋,以自己的研究为武器,为祖国研究成果而努力。

初中三年是她最为放松的三年,她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不再以成绩作为评判自己的唯一标准,但这样的想法却导致了颜宁中考失利。

颜宁

步入 后,颜宁决定一改往日的学习态度,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兴趣固然重要,但足够的知识底蕴才能够支撑兴趣长远发展。

高二时,面临文理分科,颜宁陷入了困扰,一边是文学,一边是生物,她该如何选择,最终她选择了文科,怎奈理科班老师不愿错过这样一位理科天才,不断给她做思想工作,将她安插在了理科班,这正是颜宁在生物领域有所成就的开始。

这时,颜宁还未成年,对自己的未来仍然没有清晰的未来规划,只能每天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生物的多样性,那时,她从未想过自己能成为一名推动世界生命科学的科学家。

2014年,颜宁所率领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的三维晶体结构,简单来说转运蛋白就是一道旋转门,这道门就是转运蛋白的最佳模型,转运蛋白1秒钟可以旋转1200次,大脑中的转运蛋白1秒钟的旋转速度可以高达6000次。

颜宁

她的研究轰动了世界,成为了清华大学最年轻的女性博士生导师,这样一位才华出众的人才,却在2017年突然宣布离开中国,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这个决定让她饱受争议,这意味着颜宁所创造的科学成就归美国所有。

难道这就意味着颜宁不爱国吗?并不是,其实早在10年前颜宁同样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那就是得到美国诸多名校邀请时,她放弃了丰厚的待遇,毅然决然选择回国。

十年前的这一决定便证明了颜宁的信仰,出国后,颜宁遭到了人们的质疑。人们甚至将“卖国、叛徒”这一类词戴在她的头上。

面对质疑,她勇敢地站了出来,澄清道:选择去美国任教,是不想固化自己的思维,陌生的环境可以带给人压力和动力,由此可以看出,颜宁是一位痴人,她对自己研究的项目痴迷,对事业痴迷,对人才痴迷。

清华大学

高考后,颜宁成功考入清华大学,正当她在为选择什么专业而苦恼时,父亲帮她做了决定,颜宁的父亲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于是,颜宁选择了生物。

清华大学人才辈出,个个都是天之骄子,即使这样一位天才少女,在清华大学都黯然失色,稍不留神就会挂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一次,颜宁的考试成绩只有67分,惊险过关,这样的成绩对颜宁起到了警醒作用,于是她更加专注地投身于学习当中。

大三那一年,是颜宁转变最大的一年,她的能力被生物学家饶子和所看到,将她选入了自己的实验室,致使她不再整日面对枯燥的课本,而是将自己泡在实验室中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实验,让每一个细胞都活灵活现,这也让颜宁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虽然整日呆在实验室里,但她却能洞察到更加广阔的天地,这是外界所无法带来的。

颜宁

有人说,女孩子不应该整日泡在实验室里,太辛苦,但颜宁却不这样认为,在她看来,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才叫苦,做自己热爱的事是幸福。

2000年,颜宁从清华大学毕业,成功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首批中国研究生,之所以选择这所大学,源于一位重要人物施一公。

大四那一年,生物学家施一公在清华大学举办了讲座,全校师生激动万分,纷纷参加讲座,而这时,颜宁身患重病,无法参加,这成为了她一生的遗憾。

从同学的讲述中,她对施一公有了大概的了解,十分敬佩这位闻名世界的生物学家,她渴望有朝一日能够拜他为师,成为一个和他一样的人。

于是,她开始收集施一公的资料,得知施一公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时,她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鼓起勇气给施一公写下了一封自荐信。

颜宁

颜宁之所以勇于写下这封自荐信,来源于她的自信,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她已将自己的才能展现得淋淋尽致,完全能够达到普林斯顿大学的招生标准。

在信中,她这样写道,申请出国太浪费时间和金钱,她相信自己的个人能力已达到贵校的要求,不需要再花精力申请其他学校,而应该将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这封信引起了施一公的注意,通过面试,颜宁远赴美国成为了施一公的学生,普林斯顿的工作压力巨大,在这里,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科学氛围,同时,也感受到了紧张的工作压力。

起初,颜宁的工作成果并不如意,即便每天只睡六个小时,依然无法达到自己的要求,这段时间让她一度陷入了自我怀疑。

施一公

这是她求学过程中最为黑暗的时期,科研工作处处碰壁,个人情绪愤怒浮躁,为此,施一公因材施教,不愿失去这样一位极具天赋的科学工作者。

颜宁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傲人的成就,与施一公的教导是分不开的,施一公看到了颜宁身上的缺点,同时,她也发现了颜宁的闪光点,这正是施一公愿意耐心指导她的原因。

在施一公的指导下,颜宁转变了自己的心态,意识到了自身缺陷,不再受情绪左右,心无旁骛地专注于科学研究。

努力并非能够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生物学家的工作是枯燥的,他们的生活中只有实验室和寝室两个地点,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颜宁从未想过放弃,她依然坚守在自己的科研岗位上,相信终有成果。

颜宁

几年的时间里,颜宁的同门纷纷发表论著,只有颜宁还在原地踏步,但她别无他法,只能专心科研,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显微镜下的世界让颜宁既着迷又好奇,她不愿停下自己的脚步,即使毫无成就,她也会坚持到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她将每一位同门都当作自己的导师,汲取精华。

2003年1月11日,这是颜宁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在延续不断的探索下,导师终于对颜宁的实验做出了肯定,并夸赞颜宁终于找到了做实验的方法。

一年后,她成功取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找到了实验方法,颜宁破茧成蝶,发表了多篇论著,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普林斯顿大学开出了丰厚的条件,希望颜宁继续留校做科研工作,但是颜宁拒绝了。

颜宁

2007年,颜宁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那就是回国,然而,十年后她又回到了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回国是因为她热爱祖国,坚定信念,想要为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前往美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在多样的环境中培养自我。

无论回国,还是出国,颜宁始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至今,依然保留中国国籍,对于这样一位优秀的科研人才,我们应当给予尊重,理性发言,拒绝做“键盘侠”,为科学家们提供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回国后的第二年,颜宁的导师施一公也决定重返祖国,报效国家,施一公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而颜宁是清华大学最年轻的女博士生导师,年仅30岁,师徒二人成为了同事。

十年期间,颜宁致力于研究膜蛋白,先后发表论文59篇,2014年颜宁所率领的团队在短短六个月期间便攻克了五十年难解之题,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

颜宁

此项研究让颜宁受到了举世瞩目,2016年,她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走上了《开讲啦》的节目现场,她用浅显易懂的话语,为人们解读了转运蛋白的奥秘,赢得阵阵掌声。

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她爱才惜才,希望为科研事业培养更多精尖人才,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是女科学家屠呦呦,但女性在我国科学家中的比例较低,颜宁总是遗憾这些优秀女学生最终放弃了科研,选择了另一种工作方式。

颜宁没有婚姻,没有子女,对此,她毫不在意,她将自己的全部心力都贡献给了生物事业,每一个学子都是她的孩子,她乐在其中。

颜宁

2014年—2017年,是颜宁的巅峰时期,先后获得“中国科学之星”和“影响中国2017年度科学人物”的称号,她的研究让我国生物科学发展更上一层楼,意义非凡。

在她宣布前往美国任教前期,颜宁曾三次入选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院士两年一次提名,颜宁三次提名,三次落选,让她内心备受煎熬。

此后不久,她选择了离开,直到2019年,她被评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这样的称号,引起了国人的猜忌和谩骂,在清华任职期间,清华大学为了配合颜宁的研发,为她配备了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冷冻电镜设备,这为颜宁的研发工作提供了巨大支持,因此,有人批判她的研究得益于金钱和强大的设备。

颜宁

一时之间,颜宁从光鲜亮丽的中国科学家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叛徒”,她的成就也被有心之人恶意抨击,对此,她曾在社交账户上澄清了此事,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虽然身在美国,但颜宁始终心系祖国,近几年,颜宁持续关心祖国发展,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多篇关于西湖大学的报道,可以看出,颜宁十分关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西湖大学是颜宁的导师施一公所创建的,自创建以来,西湖大学便聘请了诸多顶尖学者担任导师,师资力量不亚于清华北大。

颜宁

不仅是颜宁,全国都在关注这所大学的蜕变,前半生,颜宁选择了清华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西湖大学是否能够成为她的最终选择,仍是一个问号,让我们共同期待。

有人说颜宁是“白眼狼”,她辜负了祖国的培养,但我始终相信颜宁是一个心系祖国、热爱祖国的人,若非如此,她绝不会放弃丰厚的待遇离开美国,回到祖国的怀抱。

离开中国,是颜宁慎重考虑后的结果,十年的时间,颜宁从一位博士生导师转身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她害怕熟悉的环境蒙蔽了自己的双眼,于是,她离开了清华大学。

颜宁

清华大学是她的母校,同样的,普林斯顿也是她的母校,她的知识从这两所学校中汲取,而她也会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归还给这两所母校,为新一代的科学天才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这正是颜宁所想。

她害怕自己故步自封,失去创新的动力,而新的环境能够刺激自己的灵感,从而促使她获得新的突破。

至今,网络上的谩骂依然络绎不绝,有时,颜宁会在社交平台上解释,却始终无法堵住悠悠众口,见状,她不再解释,而是坚持自我,专心科研,一天当中,颜宁有14个小时都呆在实验室里,有时她还会在实验室中通宵钻研。

如今,颜宁已经45岁,依然保持单身,在她看来,实验室是一个比家庭更加温暖的地方,这里承载着她的梦想,她的追求,和她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屠呦呦

正如她所说,不结婚,更不解释,颜宁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渴望成为一个像屠呦呦一样的女科学家,更渴望更多女性加入到科学家的行列中,为中国生物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一位优秀的学者,必须挑战自身,不断寻求突破,颜宁的离开不是背叛,而是为了提升自我,我们应当理性看待,给予尊重,而不是谩骂、谴责,颜宁有自我选择的权利,她可以离开,也可以归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