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师生同考, 家长看不下去了: 悲乎哀哉, 这是对老师最大的不尊重!

3月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更是新学期的开始,对于高三的同学而言,这个学期虽紧迫,但也弥足珍贵。

誓师大会过去后,学生才得以静下心来安心备考,最后这三个月,大考成了家常便饭,一沓沓试卷,记录着学生们全部的努力和青春。

安徽六安,一名年轻老师监考了一场特殊的考试,坐在教室里的,是70多名高三的老师,摆在桌面上的,是中年教师的标配——泡茶杯。

师生同考,家长看不下去了:悲乎哀哉,这是对老师最大的不尊重!

据悉,这场特殊的考试,是为高三教师所举办的“师生同考”,老师和学生一起考试,试卷内容和考试时间,都和学生的要求相同。

这些老师也很快融入到了考生的身份,自觉收好其他物品,向后传递试卷,严肃认真地对待这场考试,桌椅过道还有流动监考的“老师”。

师生统考并非首例,也并不罕见,最早是由哪所中学开创,已经无迹可寻了,在十几年内,不少地区的中学都采用过这种考核方式,河北衡水地区尤甚。

但这种模式存在了多久,就遭到了多久的非议,对于这种考核方式,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的态度各不相同。

学生自然觉得新鲜,同时也保留一些期待:这些平时要求自己这不能错,哪不该丢分的老师,轮到他们自己答卷,又是否能打满分呢?

而学校的观点始终比较一致,和安徽这所中学的回应一样,学校认为:通过特定的时间考试,能让老师更切身地感受到,学生在实际考试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无论是思路还是答题节奏,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去体验,才能深入思考,对于后续的讲题答疑,也会起到不小的帮助。

而教师对此事的心态则比较佛系:考试紧张还是有的,但如果是对教学工作有帮助的话,那也值得一试。

教师的佛系心态也充斥着无奈,有些学校领导在做决策的时候,并不会事先询问教师的意见,因此与其抱怨再惹非议,倒不如听天由命来得实在。

师生同考问题中,家长的建议最中肯

令人意外的是,对师生同考意见最大的群体,竟然是家长。通常来说,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矛盾更多,可归根结底,是因为某些学校把矛盾推给了学生和家长。

但明事理的家长,并不会一味地站在老师的对立方,尤其是和教学工作直接相关的问题,反对教师就意味着把学生的教育弃之不顾,家长不会那么傻。

多数家长认为:师生同考的模式,虽确有益处,但从整体角度来看,弊大于利,并不适合推广运用。

有家长直截了当地指出:师生同考,是对教师群体最大的不尊重,是教育队伍的悲哀。

也不怪家长情绪激动,师生同考,往小了说,是给教师增加工作量和工作负担,往大了说,会损害老师在学生心中的权威,对教师今后管理学生,产生更多的阻碍。

尤其是高三的试卷,题目难度大、题量也不低,三大主科,数学有压轴题,语文英语还有作文压着,就算一线教师,也几乎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到满分。

但拿不到满分的教师,未必教不出满分的学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未不必贤于抵制。这个道理古人早就有告诉我们了。

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并非为了拿满分,教师的工作重点,是教会学生解题思路,锻炼学生解题效率,从不是教会学生怎么拿满分。

老师和家长心知肚明,但却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有些学生心智不够成熟,一旦发现教师也拿不到满分,就等于丢掉了教师在他们心中的 “权威”,对教师也就缺乏了信任。

写在最后:

这不仅会导致学生不服教师的管教,个别叛逆的学生,会逆着教师来,对自己的三观养成和成绩提升,都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方各执己见,但最终下决策的还是学校领导,笔者看来,家长、老师的建议都很中肯,校领导在下决定前,应该听取这些不同的声音。

笔者以为,师生同考既有好处,若学校领导想保留这些好处,就应该尽可能减轻负面影响,比如考试私下进行,不向学生公开教师的成绩。

但无论如何调整,享受好处的都是学生,就算保住了教师的权威性,也改变不了给教师平添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的事实。#考试#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