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叶企孙: 13岁上清华, 23岁名扬学界, 教出79位院士, 他究竟多厉害

叶企孙,被称为中国近代最厉害的教育家。

他是我国高教史上的传说,杨振宁、钱学森、李政道等科学家,都是他教出来的学生,据统计,这位教育家的门下,先后走出了79位院士。

那么,叶企孙的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何会这么厉害?

叶企孙

13岁上清华的神童

20世纪初,中国人民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先进技术的热潮,这是新旧知识碰撞的时代,涌现出了许多人才,叶企孙便是其中一位。

他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在父母的教育下,自幼便通读各种文化典籍,除此之外,父母还让他接受西方科学文化教育,以不落伍这新旧交替的时代。

在开明的家庭环境下,叶企孙进步神速,不仅能背诵各种古文,还对西方的科学知识颇有了解,渐渐地便成了方圆百里外,家喻户晓的神童。

1911年,年仅13岁的叶企孙,进了清华学堂进修(也就是现在的清华大学),而他也是清华学堂的第一批学生。

同期的学生,岁数基本都比他大,所以,叶企孙在清华学堂里极为显眼。

刚来时,一些大点的学生很不服气,他们不懂,为什么一个13岁的小孩会有资格来清华学堂学习,为此,许多学生都轮番与叶企孙比较学问。

比较过后他们才发现,原来这个13岁的小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得比他们还多。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

正是因为这样,在叶企孙来了一段时间后,同学都对他很是佩服,都说未来的他前途不可限量,必能在这动荡的中国,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

但好景不长,10月份,辛亥革命爆发,还没上多长时间的学,清华学堂便停课了。

无奈之下,上了半年学的叶企孙,只得收拾收拾学校的行李,和其他避难的人一起来到了上海。

而他的家人知道他的情况后,则给他安排了新的学校就读,让他去了上海兵工中学读书,来到这个学校后,叶企孙的陈旧观念彻底被打破了。

因为这个学校明显更偏重于自然科学教育,老师非常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质疑教学的不合理。这种自然科学教育的方式,给叶企孙心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也影响了他后来的教学生涯。

1913年夏,辛亥革命的风波已经过去了,叶企孙重新报考了清华,但不幸的是,体检身体时被查出了心律不齐的病因,就此被刷下去了。

两年前因为革命风波没上完清华,如今又因为身体原因被刷下去,叶企孙并不甘心接受这个结果,为此,他决定化名进校,找人代他体检身体。

因为当时体检表上不贴照片,所以叶企孙才能蒙混过关,以号企孙为名,进校学习。

但这也是他人生中唯一的一次弄虚作假,后来的他每想起这件事,便会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深深的自责。

叶企孙后悔么?

笔者揣测,他虽有愧疚自责,却并不后悔这样做,毕竟13岁的叶企孙已经考入清华了,但却因为革命的动荡没能继续在清华就读,如果这次报考他没这样做,恐怕就会无缘清华,会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此时的清华,被改成了清华学校,学制共有八年,分为中等科和高等科,而叶企孙考上的,便是清华学校的高等科,高等科的最后两年,相当于大学本科的前两年,毕业后则会放洋留美,继续深造学习。

说来也有趣,叶企孙这样一位学习天才,竟也有不太擅长的短板项目,这个短板便是体育,本来高等科读四年就毕业,但叶企孙却因为体育屡屡不及格的原因,留了一级,直至1918年才毕业。

在清华的五年学习生活中,除了现代科学的知识学习,叶企孙还体会到了西方的民主意识。

当时的清华用的是美国“退还”的庚款办起的留美预备学校,其教学风格更似美国学校,学校中的每一级都有一个级会,级会的形式和开会程序,都是模拟西方议会而产生的。

叶企孙曾多次被推选为级会的领导人,在会议上,他组织着学生发表看法,畅所欲言,西方这种民主的思想,给了他新的体验,后来,他被派往美国留学时,更深化了对民主思想的认识。

而这也为他后来的教学,埋下了坚持科学精神、追求思想自由的种子。

一项研究成果,震动了整个学界

当时,叶企孙到达美国后,直接插入了芝加哥大学物理系三年级学习,这里的一切都让他觉得那么新奇,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学校的学习氛围很紧张,美国学生早上上课,经常拿着面包边吃边赶路,丝毫不见拖拉疲塌的景象。

父亲收到信后,给他回信,要他好好学习,将来回国报效祖国。

受这种紧张学习环境的影响,叶企孙丝毫不敢懈怠,除了日常的上课外,其余的大多数时间他都泡到了图书馆里。

渐渐地,他走上了实验物理学的道路,而他选择这条路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当下的中国处于战争的动乱年代,需要学习先进技术自强,实验物理在他看来,与实业救国有着切近之处,更为符合他出国留学的初衷。

在叶企孙的努力学习下,他于1920年6月,顺利地从芝加哥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为了将学问研究得更透彻,同年9月,叶企孙来到了美国东部,进入到了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

在攻读博士的期间,叶企孙在教授导师的指导与合作下,于1921年测定了普朗克常数 h =(6.556±0.009)?10-27 尔格秒,这项理论结果,一经出世便震动了整个物理学界。

此时的叶企孙才23岁,这么年轻便享誉学界,许多物理学教授都表示,此人未来成就必定不小。

而这项理论结果,也被物理学界沿用了16年之久。

普朗克常数测完后,叶企孙在教授导师的指导下,又开始了压力对铁磁物质磁导率影响的研究,这一课题,在叶企孙之前,也有人研究过,但都没研究出什么名堂。

但叶企孙却研究出了点名堂,并在1925年,发表了关于这个课题的博士研究论文,在他的论文中,重新解读了压力对磁导率的影响,打破了前人实验结果的矛盾。

而叶企孙也因此成为我国从事现代磁学研究的第一人。

叶企孙在物理学术界上取得的成就,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回国后,他受到了各个大学的邀约。

叶企孙也是头一回当老师,刚开始,他执教于南京东南大学物理系。

对于他来说,这是他对教育工作的初次尝试,他本想着,如果自己不适合教学就继续做研究,但通过与学生的相处,叶企孙彻底爱上了教学行业,并决定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教书几年,叶企孙在得知母校清华创立大学部的消息后,又来到了清华任教。

提着公文手提箱,再次踏入清华的土地,叶企孙仿佛又回到了几年前上学时的场景,叶企孙漫步在校园里,在走到操场附近时,他停下了脚步。

他看着正在运动训练的学生,不由得一笑,想当年,他每科的学习成绩都是拔尖的,就是体育拖了后腿,让他留了一级,多上了一年学。

转完校园后,叶企孙来到了报道处报道,办理了一系列的入职手续,正式成了清华的老师。

此时,他心中所想的是,一定要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学者,将学生教育好,这样才不辜负他学得的一身知识和本领。

来到清华后,叶企孙为了抵制学校内的封建专权力量,反对官僚政客控制学校,与一批同他一样留过学的年轻教授,与校园内的旧势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并于1929年2月成立了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使新的校务领导体制在清华建成。

委员会内,由校长、各院长、秘书长、教务长组成,等于说,学校不再是校长的一言堂,校长的权力也受到了制约。

而当时的人们也给这个体制起了个名字,即“教授治校体制”。

这项体制的成立,使清华内的学术自由氛围更为强烈,也使外来的政治力量无法干预到教育本身。

他是学生心目中,一辈子的老师

在这之后,叶企孙担任了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并在梅贻琦校长的配合下,使清华大学进入到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为了建立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叶企孙先后向国内知名物理学家发出聘任书,尽管屡次被拒绝,但叶企孙还是不放弃。

通过他的努力,到抗战全面爆发前后,他先后为理学院聘来了熊庆来(中国函数论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有训(中国物理协会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等人。

叶企孙的这一做法,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顶尖学者,毕竟有了名师的教育,高徒自然便多了起来。

为了不落伍于时代,叶企孙还积极的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知识理念,不断的为清华学生更换教材。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叶企孙始终秉承着科学执教的态度,从不责罚学生,面对学生的疑问,他都会耐心地解答,除此之外,他还会根据学生本身的特性,因材施教。

李政道

1945年某日,叶企孙在为西南联大物理系学生上电磁课时,发现有名低着头专注看书的同学,这个同学很是面生,之前上课从未见过他。

叶企孙有意无意地多次提问他,结果发现这名同学总是能对答如流,思路异常清晰。

后来经了解才知,这名学生是浙江大学转来的插班生李政道。

有一次上课,叶企孙发现李政道在看电磁学高级教程的书,他顿时明白了,这名学生为何老是低着头不听他讲,原来,这名学生,已经学到高级教程了。

叶企孙觉得,他已经会了基础课,在留在这里听课无疑是浪费时间,于是便说:“以后可以不用来上我的课了。”

说完这句,他又补充道:“但是实验课你不能缺席。”

李政道点了点头,此时,他还不明白叶企孙的话中的用意。

李政道与杨振宁等人的合照

临近期末,叶企孙教导的电磁学进行了考试,这时,李政道才明白叶企孙话中的含义。

他的电磁学理论考试拿了满分,但实验却只拿了25分,总分为83分,这份83分的卷子让他印象深刻,而这成绩,也至今保留在清华大学的档案中。

在这之后,李政道整日泡在实验室中,他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光会理论知识是不行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学有所成。

经过他的努力,后来的实验考试再也没拿过25分的低分。

1946年,叶企孙推荐李政道到美国读博士,当时的要求是推选两名助教去美国读博,但李政道明显只是一个学生,并不是助教,所以,叶企孙举荐一次后,再次举荐,这才使李政道得到了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读博士的机会。

也是因为这件事,李政道一直对叶企孙心怀感激之心。

但令人惋惜的是,晚年的叶企孙患上了前列腺肥大症,双腿肿胀,难以走路,有时就连大小便都会失禁,医生告诉他,想要活命必须做手术。

但叶企孙认为,自己并不需要治疗,手术只能延续他几年的生命,没有更大的意义了。

1977年1月,叶企孙因病逝世。

他曾经的学生,在得知老师去世的消息后,纷纷悲痛不已。

1998年,李政道在参加叶企孙100周年诞辰大会时,发言表示:

“叶老师不仅是我的启蒙老师,而且是影响我一生科学成就的恩师。”

2018年,李政道怀念恩师所写的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