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学生,物质条件十分优越,从小就享受各类优质教育,不过却与曾经的80、90后学生时代相比,他们少了很多快乐,以前的学生是真的开心,尤其是小学生,丝毫感受不到压力是什么,更没人让人窒息的校外补习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代家长愈发重视教育问题,甚至形成攀比之气,以至于如今的学生,小小年纪就背负沉重的学业压力,很多学生从学前教育阶段,就开始考试补课,进入小学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更是骤然提升。
这种教育现状,与我国一直提倡的素质化教育背道而驰,为了削减家长的教育焦虑,也为了还给学生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有关部门提出双减政策,为了让“减负”更彻底一些,教育部门还提出一系列配套措施。
教育部门下发“限时令”,要求小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
小学生年龄尚小,过于繁重的学习负担,会让学生身心俱疲 ,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再加上小学阶段,一般以基础为主,并没有太多内容,只要学生利用好课堂时间,课程基本不会落下。
为了进一步给学生减负,教育部门提出《学生卫生工作条例》,条例中对中小学生的在校时间,以及作息情况扥更有明确要求。
比如小学生,每年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而初中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包括课间活动,要更有意义,达到放松心情的效果。
与此同时,条例该规定,各中小学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加学生的在校时间,更不能随意增加课时,如此一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学生的有足够多的休息时间,也不会有因为在校时间过程,而导致身心俱疲,这样的规定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该规定公布后,引发了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表示,该提议非常好,可以有效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可以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当然,也有网友认为该项举措有些“放养”之意,这在应试教育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忽视升学竞争。
政策的出发点确实不错,但家长也表示:不太现实
其实从教育的出发点来看,该规定对学生是有利的,众所周知,如今的中小学生普遍面临繁重的学习压力,不是上课、写作业,就是补课、参加各项竞赛。
这样无缝衔接的行程安排,常常让学感到厌倦,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身体问题,比如:抑郁、焦虑、失眠、近视等,就连家长也身心俱疲。
减少学生在校时间,并丰富校园活动回见,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放松心情,更有利于素质化教育的开展,毕竟学习讲究方法和效率,而不是一味地磨时间,如若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更加优质,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相信缩短在校时间很有可行性。
不过家长却表示不太现实,主要是学生八点到校,中午到12点,就已经四个小时,加上午饭和午休时间,到下午上课时,就已经达到了6个小时,要知道下午一般还会安排两节课。
不仅如此,中小学还有课后延时服务,虽说是学生自愿参加,但看到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报名参加,家长也会跟风报名,担心老师讲新课,学生跟不上,还担心老师对学生另眼相待。
别说小学生,就连中学生每天8小时在校时间,都无法保证,学校在课程安排过程中,也会遇到诸多问题,因此,很多家长认为,该政策并不显示,虽然对学生很有好处,但并没有可行性。
给学生减负,还需考虑根源问题
近两年,教育部门为了给学生减负,不断尝试各项新举措,包括控制作业量、限制校外补习班、减少考试次数、不得排名等,不过每项政策之后,都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在实行过程中,也听到不少反对之声。
不得不承认,教育部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想要给学生减负,还需注意根源问题,当下的教育竞争愈发激烈,尤其是中考分流,进一步增加了家长的教育焦虑。
在不少家长看来,如若能普及 ,会感觉轻松不少,即便无法普及,也应该紧抓学校教育,如若老师将课堂质量提升上去,让每位学生都学到更多的知识,相信也不会有太多家长会花高价给学补课。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速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