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系,学习更多心理学知识。
近因效应
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
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
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
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
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
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见。
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系列材料后进行回忆时,对该系列中的最后几个项目的回忆与对它们的识记相距时间最短,因而是从短时记忆中提取的。
这种观点用改变识记与回忆之间间隔时间的方法进行实验可以得到证明。
延缓回忆对首因效应没有影响,但却消除了近因效应,这说明短时记忆的提取促成了近因效应。
在人的知觉中,如果前后两次得到信息不同,但中间有无关工作把它们分隔开,那么后面的信息在形成总印象中起作用更大。
这种现象是由于近因效应的作用。
前后信息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
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为突出。
最后的印象,往往是最强烈的,可以冲淡在此之前产生的各种因素,这就是近因效应。
心理系,高频考点,模拟真题,同步官方作业,轻松备考心理咨询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