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花了七年半才拿到毕业证! 但我并不羞愧

对于广大在读硕博生来说,「延毕」这两个字便是那柄悬在头上的一把剑;一批又一批充满学术理想的年轻人前仆后继地挤上「科研」的宝座,却又没人知道那根悬着利剑的纤细鬃线何时才会断开。

近期,社交平台上有网友提问:好几百个博士只有 30 人正常毕业,延毕率真的这么高吗?

而虽然 2023 年度的毕业数据尚未大规模公布,但凭借历年的一些不完全统计数据也可窥见一二:与近年来博士生快速扩招的趋势同时出现的,反而是博士生的毕业难度逐渐升级、毕业人数增长缓慢。

除此之外,国内众多高校颁布将博士学制延长至 4 年起步的政策,也佐证了当下延毕率居高不下的现状。比如《山东大学 2023 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章程》第二十七条就提出:

本科直博研究生基本学制为 5 年,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 3 年,申请-考核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 4 年。

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sdu.edu.cn)

论文盲审制度,更给广大博士生砌起了一堵翻不过又绕不开的高墙 ……

除了学业上的压力,家人朋友对于延毕的不理解也让博士生感到焦躁。此外还有囊中羞涩的尴尬,延毕意味着不再享受国家奖学金,只能依靠学校和导师的补助。延期毕业带来的是物质、精神上的双重打击。

更严重的后果,因为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选择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延毕就是不对的吗?下面这个故事,希望可以为那些因延毕而陷入自我怀疑的你们,提供不一样的思路。

「如果读博 5 年以上还没毕业,那问题就出在学生自己身上」?

近日,Science Careers 板块上一位科普作家的自述,狠狠地戳中了无数在读硕士、博士心中最痛的那道伤口 ——

Ananya Sen,一个花了 7 年半才毕业的博士生,在无数的痛苦内耗和自我谴责后才想通这个道理:

每个人在读博期间的经历是各不相同的,没必要因延毕而感到羞耻。」

Ananya 曾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攻读微生物学博士。即便从刚刚开始申请读博的时候,她便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博士生涯可能会比一般人更长 —— 她所在的课题组毕业要求为 2 篇一作论文。

起初,Ananya 对这一切感到还算满意。她觉得,虽然研究生工资不算高,但也勉强足够生活;而若想成为一名成熟的独立科研人,多花点时间进行必要的科研训练,不也是理所应当吗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Ananya 无法再保持从容了。从接手导师的一个项目以来,她前前后后提出了十几种不同的解决办法 —— 然后便是在无数次的验证中,证明了每条路都是死路。

Ananya 不想放弃这个项目,但也不甘心用手头这些失败的验证性结果敷衍了事;她依然坚持着一步步地推进自己的研究,验证自己的猜想,一晃 6 年的时间就过去了。

在一次院系举办的专家研讨会上,Ananya 和几名同学和出席专家共进午餐。闲聊时,专家挨个询问同学们的姓名、方向、年级。轮到 Ananya 时,她硬着头皮承认自己 6 年级 。

短暂的停顿过后,专家说,「我觉得如果读博 5 年还没毕业,那就是学生自己的问题。

即便已经预料到这样的评价,Ananya 还是崩溃了。这句话成为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虽然凭着心中的科研操守一路熬到了今天,但始终缺乏实质性的进展早已让她心力交瘁;而每当她告诉别人自己已经读了 6 年时,对方诧异、怀疑的表情,都让她觉得羞愧难当

Ananya 哭着找到自己的导师。为什么其他科研人可以随意评判自己读博的时间长短?为什么自己总是需要为此感到羞耻,作出道歉呢?难道他们不知道科研到底有多难吗?

导师告诉 Ananya,她在过去的 6 年间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多种高难度的技术,她的专业水平已经积累到了没人能在该领域提出任何她没操作过的实验;如果 Ananya 尚未找到自己研究问题的答案,那是因为答案很复杂,而不是因为她自己存在缺点。

Ananya 慢慢地停止了自责。她逐渐意识到,为了回答自己的研究问题,她已经付出了自己能付出的一切努力 —— 一丝不苟地坚持推进自己的研究想法、为了有效验证不同假设同时进行多个实验、常常凌晨时分便抵达实验室,工作到深更半夜才离开 ……

Ananya 终于明白,即便自己的许多研究最终没能取得成果,但她同样值得为自己的全力以赴而感到自豪。更重要的是,她从来都没必要为此道歉。

最终,在长达七年半的博士生涯后,Ananya 带着一个验证成功的假设毕业了,并找到了自己理想的职业 —— Carl R. Woese 基因组生物学研究所的一名科学作家。

她想凭借自己的故事,告诉那些正在面临延毕、为自己感到羞愧和痛苦、甚至不敢与他人交流的研究生,

没有人在读博期间的经历是相同的,也没有人应当为自己延毕而感到羞耻。

科研不是在花园中挑选最美的玫瑰,而是在绝望的平原探求真理的绿枝

Ananya 的故事或许能够给予各位一些力量,延毕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更可以被看作一次机会,让自己能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审视自己,来思考研究的方向。科学研究本就是在失败中一步步摸索的过程。

如今,反而有更多人选择主动延毕来延长自己的学习生涯。

有的同学希望通过这段时间更加完善自己的实验数据,将自己的课题变得更加完整。

也有的人想为进一步的学习(读博、博后)积攒更多的成果与经验。当然,也有人为了应届生的头衔亦或是躲避生活的压力。

值得高兴的是,越来越多人对于延毕的看法开始有了转变。但还是倡导大家在作出决定前要仔细思考延毕带来的利益得失。

前段时间,《中国青年报》有一篇关于延毕的文章《主动延毕,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怎么看》

文中提出这几个观点:

1.如果延毕是为了获得更好地发展机会与工作机会,那么最好和业界前辈聊一聊,衡量这段时间的收获与随之而来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2.如果是为了躺平,为了多体验一年学生生活,为了逃避就业,为了跟风,实际上却没有什么计划,那就没有必要延毕。

3.不论是主动申请还是被动选择,延毕在很多用人单位眼中都是减分项。有人延毕可能是想积累更多的实习经验,为日后获得更好的工作做准备,但在一些用人单位眼中,这是规划能力不足的表现;有人延毕是想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时间,但用人单位很可能认为你的抗压性不足

最后,你是否也为延毕烦恼过,亦或是你身边有没有受延毕困扰的同学呢?面对延毕,你的看法是什么?

想要能够顺利毕业,早点发论文才是王道,选题就是第一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