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中年家长扎堆为后代赴港读硕士, 以身作则, 终究是80、90承担所有

在普通家庭当中,教育可谓是拉开后代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历贬值也好、大学生遍地走也罢,不可否定的现实是,获得过良好的培养往往可以选择的人生就更多。

中年家长扎堆为后代读硕士,只想争取教育资源

“再穷不能穷了教育”,这句话笔者从小就听过,也是许多家长的真实做法。或许很多人常听到苦口婆心的劝告:父母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不得不在底层。

于是保持良好的成绩,是当年很多家庭对学生的合理化期望。这当然跟那时的就业相关,在文盲时期,稍微有点学历就可以逆袭。凡是看管学生认真学习的,大多有好的回报。

但反过来想,如果家长自身学识有限、教育资源有限,学生能否做优等生,就不是单纯靠勤奋就行得通了。这代家长普遍更懂得以身作则,并竭尽全力从自己身上着手提升后代的机遇。

知名媒体发现,很多三四十岁的中年家长,开始纷纷扎堆赴港读书。说实话,这个岁数在大部分人眼里,就是老老实实赚钱和带娃的时期。

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不约而同地赴港考硕士呢?原来,这恰恰是为了后代,家长们要给学生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争取在高考时有点“捷径”。

记者采访一位姓刘的女士,她便是去那边读硕士的家长。原来,达到一定学位和居住年限,可以申请到那边的身份。

而一旦获得了“身份”,未满18岁的子女便可以随着家长入户。这也代表以后能用另一种户籍来参加高考,不但录取分数更低;有些专业甚至在内地不招生。

看到这类现象,很多网友感慨颇多。不少人看出了,这里有不少都是80后、90后。说这代人任性,真是无稽之谈啊。上学时自己努力,有娃后为子女努力。

三四十岁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要顾着工作养家。这种状态下还抽空学习、考试,真的令人佩服。而且,哪怕没有好的学历,这代人成为家长后,也肯在教育上进行投入。

网友的同感:以身作则,终究是80、90承担了所有

上一代信奉“寒门出贵子”,可以理所应当地训导后代“家里越困难你越该有出息啊”。下一代拒绝接受这么不公平的理论,理直气壮地“望父成龙、望母成凤”。

终究还是80、90这代人,自己当学生时被“鸡娃”;成为家长后又只好“鸡自己”。这大概是最懂得以身作则的一批人;当然往往也是负担最重的。

一面默默承受上代人简单粗暴的养育方式,在打压式和愧疚式教育环境下,努力学着坚强、学着给自己疗伤。

一面正是因为他们经历过风雨和无奈,所以希望后代类似的苦楚从自己这里终结。再辛苦也不会跟娃抱怨,不会用“我们岁数大没有机会学习”,作为自身懒惰却鸡娃的理由。

曾经有位大学老师提出这样的总结,获得不少人的赞同:或许80后、90后变成父母以后养出的娃,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第一批“正常家庭环境里的后代”。

什么叫“正常”,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可是偏偏我们过去许多家庭都是倒过来的。正常的养育环境,就是家长支撑子女,包括物质上、精神上。

但我们不少家庭曾经是恰恰相反的模式,尤其在娃并不精贵的时代,越是条件差越要有多个后代,多少家长的初衷就是:我已经这么差、没翻身希望,万一哪个儿女飞黄腾达带我过好日子呢。

而精神上的“倒置成长环境”,比这更不容易察觉。正常而友好的家庭环境,是成年人包容娃、缓解娃的不安和焦虑。但打压教育、愧疚教育,实质上正是家长将焦虑推给学生。

他们不需要学生给自己跪地洗脚,然后在痛哭流涕中买下学校推销的孝子养成手册。他们开家长会看到学生跳《听我说谢谢你》,会尴尬得笑出声。因为他们知道养娃不是培养奴才,自己也不是债主。

【结语】80、90是无奈的一代,尤其是房价上涨之前没能有个“小窝”的人;自己并不是处在“几个锅碗瓢盆就能成家”的时代,却要背上享乐或拜金的名字。

80、90也是坚韧的一代,在缺乏指导的状态下独自摸索着普通人的生存之路,一边扭转上代的失误、一边努力做后代的榜样。希望时代对这些人友好点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