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中美合著论文28年来首次下降! 脱钩开始蔓延到科研领域了?

曾几何时,80后的理想还是全球化,大家说着相同的语言,亦或是尊重彼此的文化和习俗,在不同的背景下,科研经济文化的交流碰撞产生新的火花,从而造福全人类。

但可预料的是,中国的崛起打破了这一平衡,过去由西方主导所谓的“普世价值”,也不过是他们自身的渲染和某种需要,今天世界秩序和国际化,可能需要被重新定义。

正如日本经济腾飞之时遭遇“围剿”一样,现在的我们也正面临着一个特殊的时刻。

现在,不仅仅是经济,这种趋势也蔓延到了科研领域。

中美研究人员的国际合著论文篇数在2021年出现了28年来的首次减少,以我们最具优势的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减少的状况尤为明显。

科研合著论文的下降,本质上也和经济难以脱离关系,从半导体和芯片,背后无一不是科研从研发到应用的一个过程。

如今美国不愿意出售高精尖的芯片给我们,那么科研脱钩,尽管不会是一个大趋势,但一丢丢的苗头,却印证了某个迹象,那就是在涉及到本国优势领域的技术,可能很难合作。

正如美财长耶伦访华时所说的那样,“芯片领域,要靠你们自己想办法,美国不会在这一点上给予你们太多帮助。”

客观来说,欧美的确掌握了许多高精尖的科研实力和设备,乃至一个比较良好的科研环境,但我们也提早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加速追赶,弯道超车。

2006年,我们就开始着手制定科学技术的长期规划;到了2008年,我们又启动了吸引海外人才的计划;2019年,在显示论文数量和质量的三大指标上,均超过了美国。

到了现在,中美合著论文篇数明显下降,这也是28年来的首次减少,这对我们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够实现精准的弯道超车。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科学技术与学术研究所8月汇总的报告《科研研究指标2023》显示,从中美研究人员联合撰写的论文篇数来看,2021年为51630篇,这是自1993年微减以来,28年来的首次减少。

该报告说,中美合著论文减少的原因并不明确,可以设想的原因之一是新冠病毒的全球流行,受新冠病毒的影响,研究人员的国际交流一度陷入低迷。

不过,由于从研究到论文的撰写需要数年时间,因此疫情对2021年发表的国际合著论文篇数的影响估计较小。

然而,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科研国际化的趋势似乎依然难以阻挡;2021年国际合著论文篇数为577166篇,比2020年增加7%,因此中美合著论文的减少,很可能是由于疫情以外的因素造成的。

而这一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美国。

众所周知,2017年上台的特朗普是一个“源头”,在他上任第二年,就对我国产品征收高关税,掀起了贸易战。

除此之外,特朗普还加强了对留学生签证的限制,其中就包括缩短高科技领域学习的国内研究生的签证有效期。

之后拜登也限制半导体等尖端技术的出口,这些原因,可能导致了中美合著论文数量的下降。

因此,美国可以说是罪魁祸首。

从我国合著论文的对象国排名来看,2021年我国和美国的合著论文依然是最高,排在第一,且份额高达36%,其次是英国排在第二份额12.9%,然后是澳大利亚位居第三,份额有10.7%,其次是德国和加拿大,然后是日本、巴基斯坦、新加坡和韩国,这是我国合著论文对象国的前十。

科研论文跨国合著,本质上有助于提升国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从这份榜单来看,东南亚和中东等国根本就不在前十,换句话说,从科研角度来看,国际之间的合著论文,依然还是以发达国家为主。

在前十的榜单中,只有巴基斯坦不是发达国家。

理论上,一般来说科研界的跨国学术合作,是没有太强的倾向的,而两国之间的论文合著,受惠的也更多是双方,因此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我们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也为我们的科技领域的研发和投资,奠定了基础,早在2006年的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我们就提出了到2020年拥有世界顶尖水平的科学技术能力的目标。

如今来看,这一目标算是实现了。

尤其是在超级计算机和太空开发等领域,论文篇数在2017年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此后在引用次数的论文篇数的质量指标上,我们也超过了美国。

我们和美国之间的论文合著数量最多,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美国一直都是国内留学生的首选地,数量也是众多的。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的数据显示,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约30万人,占留学生整体的3成左右,中美合著的论文在过去20年时间里增至近20倍,虽然2021年数量开始减少,但即便如此,在科研论文合著领域,两国仍然是最大的伙伴,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脱钩,当然是不存在的。

科技研发离不开经济实力,同样的,跨国之间的论文合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两国之间的紧密联系程度,以及彼此依赖的关系。

过去几年,即便中美关系偶尔磕磕绊绊,但从留学生数量和科研合著论文两个方面来看,美国依然位居首位,这也说明,两国关系是合则都有利的。

当然,未来如果美国非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非要跟我们科研“脱钩”的话,会有哪些影响呢?

可以预见的是,在我们的优势领域,我们会逐步构建不依赖美国的研究体系,尤其是中美合著论文方面的化学、材料科学,这两个领域我们都具有优势地位。

另外,如果科研“脱钩”,我们还有可能建立不以美欧为中心的新合作圈,例如巴基斯坦,这几年和我们的合著论文排名就显著上升,2020年巴基斯坦还排在第十位,到了现在就已经排在了第七位,虽然份额还是只有4.6%,但相信未来这个比例会继续上升。

除此之外,位居第十三位的印度和第十四位的沙特阿拉伯排名也有所上升。

通过与新兴国家和中东各国的科研论文合作,多样性会增加,这种碰撞还有可能会激发我们的创新。

当然,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邻居在科研论文合著领域,实在是少的可怜,民间科研论文合著数量完全无法比拟。

科研创新,按照今天的国际趋势来看,各国之间的论文合著依然还是增长的,这也说明国际化在未来是大势所趋,很难用单纯的脱钩来形容,也不可能完全脱钩。

尽管我们说要弯道超车,但西方毕竟也不会停下来等我们,因此要想完全在全领域独立科研,那也是不现实的,也是有违我们开放和国际化初衷的。

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再到我们在科研上追赶,满打满算我们其实也就发展了四十多年,相对来说底子还比较薄,在这一点上的确无法和西方上百年的科研底蕴相比较,因此合作才是互惠互利,脱钩当然是不可能的。

只有不断加强国际合作,才是科研创新的推动力。

虽然中美合著论文数量28年来首次下降了,但中日合著论文却在增加,2021年中日合著论文数量为9026篇,比上一年增加了3%。

这是世界大势所趋。

科学研究着眼全人类的使命,科学研究一直通过跨国、跨地区的合作发展,来解决自身的局限性,全世界的国际合著论文数量约为58万篇,最近30年时间里增长近30倍,这也说明了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更重要的是,中美的合著论文篇数一直压倒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如果中美合作陷入停滞,可能对整个世界的科学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某种意义上,自从中美自1984年签署科技合作协定以来,两国之间的科研合作就不断加深,论文数量不断提高,早已经超越了美国和其他任意盟友的数量。

从这个角度来看,两国之间的关系可谓是根深蒂固,科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远非美日、美欧可以比拟的。

以日本为例,2021年日本与美国合著的论文仅有11587篇,作为对比,中美合著的论文数量则高达51630篇,是日本的数倍之多,差距可谓是异常悬殊。

除此之外,从留学生占比来看,美国留学生中三成都是中国留学生,这也客观上说明了两国之间的学术往来对彼此是多么重要。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交流融合乃至学术上的碰撞,才会诞生创新的火花,退一万步讲,今天的国内一众知名企业家,也有许多都是海归人士。

因此,国际化不仅仅是一种趋势,更关键的还在于,只有国际化,商业和经济乃至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才会享受到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便捷和繁荣。

这是大势所趋,中美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两者之间的合作联系和交流,是覆盖方方面面的,是彼此紧密难分的,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双赢的局面。

正如美财长耶伦所说,1980到2010这段中美“蜜月期”,中国经济每年增长高达10%,我们经济高速增长,美国也因此享受到了低成本的商品,这是互惠互利的。

未来,美方也应该和我们相向而行,而不是背道而驰。

end.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