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别用“废除教师节和家委会”去抵制送礼, 真正绑架家长的是马屁精

每年临近教师节,送礼都会引发一波热议。这几天有市民反映太原某中学初中某班级的家委会拟为老师筹备买教师节礼物。拟筹备礼物包括:5套化妆品(化妆喷雾和口红2600元)、2套男士派克笔(1288元)、7束花(2000元),共约5000余元。实际上仔细算一下,快约6000元了。对此,校方工作人员称,学校明令禁止老师收礼,“如果有,也一定是家长自发组织的”。而当地教育局教师工作科工作人员称,已关注到此事,责令涉事学校尽快调查。

要知道,“学校明令禁止老师收礼”这在全国各地已经达成共识。好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我们的主流舆论层面总归是倾向于“说好”。毕竟,这主要是为消除送礼的攀比风气,并非真的觉得学生给老师写张“感谢卡”也不行。

就拿以上拟筹备礼物的采买标准来看,如果均摊到每个学生头上,以50个学生的班级为例,每个学生需承担100多元。多还是少,这不好说,毕竟各家的情况不同。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讲,在还没有挣钱的前提下,这笔钱自然需要家长们出。所以要是形成明规则,确实会成为经济条件相对困难家庭的负累。

另外毋庸讳言的是,如果只是为送礼而送礼,并且还是以家委会的名义送,那么最终可能受到好处的就是家委会的主任和几个家长积极分子。因为对于家委会来讲,绝大多数家长是沉默的、不露脸的,以至于收到礼物的老师,会把礼物背后的好完全归于家委会的主任和几个积极分子。

如此之下,所谓全班人给各位老师送礼,就变成了家委会的主任和几个家长积极分子给各位老师送礼,而这大概才是很多家长反感的主要原因,并且这也是家委会一直被诟病的主要原因。毕竟送来送去,也只是给别人做嫁衣。

按理说,学校成立家委会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如反映家长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等等。但从实际层面来看,家委会往往成为班主任的附庸。尤其是家委会的主任和几个家长积极分子,基本上是围着班主任转,当然目的主要是希望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多在学习上、生活上照顾自家孩子。

或许有人会说,那么谁想送谁送不就行了。按理说,逻辑上没问题,但是在人情世故的博弈下,受伤的自然还是“送不起”的学生。以至于“学校明令禁止老师收礼”才被推出来。事实上,这也是为公平而设置的无奈“一刀切”。

当然还有更激进的说法:“废除教师节和家委会”不就没有送礼的事情了?坦白讲,从效果上讲,如果把教师节和家委会废除了,确实能抵制住很大一部分送礼的问题,但是依然无法彻底杜绝送礼的坏风气。

不过这里面反映出的思维方式值得注意。一定程度上,教师节也好,家委会也罢,肯定不是为送礼而设立的。甚至可以明确地说,送礼是附着在它们上面的。所以为了消除送礼就把教师节和家委会废除掉,显然有些不合理,这个真的没什么好争议的,当个狠话来讲还能勉强理解。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禁止老师收礼”效果更好。

但是即便如此,仍有家长和老师暗地里“勾兑”。说到底,这总是难以彻底消除的“人性之恶”,只能是在明面上最大限度地消除了“送礼绑架”。因为从根本上讲,真正绑架家长送礼的是马屁精,也就是那些走捷径的家长们(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主动走捷径,一部分是被动走捷径)。

说实话,真要是所有家长都不送礼,估计老师也就没有收礼的心。但只要有个别家长开始送礼,老师的收礼欲就会膨胀,甚至还会主动索要。虽然这样的老师属于极个别害群之马,但是确实是存在的。所以要想抵制送礼,其实最关键是抵制住马屁精家长们(主动走捷径的那部分)营造出的坏风气。

而如何实现这个问题,就需要不送礼的家长们要坚定立场,而不是来回横跳,送不送全看别人送不送。而不是基于不送的立场去批判送礼的立场。因为只有全社会嗤之以鼻送礼和收礼之风,才可能让送礼和收礼走向落寞。

可现在看来,实现这样的理想任重而道远,只能是通过“学校明令禁止老师收礼”这个硬性规定进行明面上的制约,而对于私下的“勾兑”,确实无法绝对避免。不过从治理老师收礼的角度讲,这几年明面上效果确实是有的,甚至很多老师直言,收礼可能会导致工作丢掉。所以在临近教师节前,不少老师就会明确跟学生和家长强调“不收礼”。

只是即便这样,依然有马屁精家长会想尽办法表现。比如学生给老师送花这件事情,其实基于表达心意,送十几块钱的花(哪怕一枝就行),再写下一些感谢的话,这就很好了。但是马屁精家长偏要买顶配的花束让孩子送给老师,导致一束花好几百元,以至于现在搞得连送花这件事情,很多学校都不让了,在学校大门口就拦截了。

所以送礼这事真是难管,但是也要想尽办法去管,比如公开质疑、公开报道,这些都是好的抵制方式。除了抵制住了具体的送礼,还能逐步形成舆论层面的共识,让家长们明白,这种走捷径的方式不仅难以实现,而且对孩子理解“师生情”一点好处也没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