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现在还不是预制菜进校园的时候

近日,江西赣州蓉江新区多名中小学生家长发布视频,抱怨当地给学生统一配送的午餐存在速度慢、质量差、口感不佳等问题。其中一位家长还在视频中晒出午餐,称孩子反馈餐食中的肉非常咸,菜叶发黄,腐竹很酸,孩子根本吃不下。视频中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并没有吃完饭菜,餐盒内饭菜剩下了大半。

有人质疑,孩子们吃的是不是预制菜,此后,当地有关部门回应,该餐食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并非预制菜。借由此事,预制菜进校园的话题热了起来。

媒体报道,不只赣州,在湖北江苏等地,已有不少地方的学校决定引入或已经引入了预制菜。在社会层面,对预制菜进校园的担忧情绪也正在扩大。一些家长宁愿自己每天送餐,也不愿让孩子吃预制菜。

公众之所以关注相关话题,与预制菜本身的争议有关,更因为在家长那里,孩子的健康与安全总能挑动他们最敏感的神经。在预制菜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的当下,不少人其实都已接触过预制菜。

尽管不同的人对预制菜的口味、安全评价不尽一致,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由于各种原因,在家里或餐馆体验预制菜。在大多数人看来,偶尔吃吃预制菜,方便快捷,似乎也不至于引出多么严重的问题。

既然如此,很多家长为什么对预制菜进校园如此焦虑?一方面,能接受偶尔吃不等于能接受长期吃;另一方面,孩子们都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要满足他们的需求,安全、营养、口味缺一不可。即使在严格监管之下,预制菜的安全性没有问题,但是其他方面能否保障?

如果说作为成人,平时生活中尝试预制菜,是基于信息透明和自主选择的结果,那么在校园里把预制菜推给中小学生,情况显然不同,因为学生在校园里,没有选择的余地。

按照专家的意见,根据《民法典》的制度设计,未成年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行为能力人,需要得到监护人的全方位特别保护。因此,是否使用预制菜,是否与学校或预制菜企业签订买卖合同,尊重和听取家长意见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预制菜作为一个产业,可以进行标准化、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并实现源头采购,有其优势,也值得慢慢培育市场、逐步推广。但在这个过程中,着急是没有用的,首先还是要在预制菜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信任感。

中国烹饪协会有关负责人坦言,目前实际操作过程中,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风险仍然存在,时常出现使用劣质食材、生产不规范、卫生不达标、菜品高盐高脂肪、包装材料不安全、菜品变质等情况。

出现这样一些现象,与相关企业管理疏漏有关,更因为目前没有一套统一的国家行业标准体系。围绕生产、加工、质量、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预制菜行业的国家标准,使监管能够有的放矢,是推动预制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一步。

而在此之前,在大多数家长疑虑、不安乃至排斥的情况下,推动预制菜进校园的动作还是暂停为宜。如果某些地方因为已签合同等情况不能毁约,则学校不仅需要充分告知,而且还应该在预制菜之外给学生提供另外的选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