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过去, 孩子们上学用的试卷是手刻蜡纸, 后来是铅字字钉

原题:《我们小时候的考试卷 | 王桂田》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诞生于唐朝,改变于宋朝,由原先的雕版印刷,改变为活字印刷,后来,也就一代一代延续到了上世纪的末期。

但由于古代的应试,考的都是文章,那文章,还都是那种有着特定格式的“八股文”,就如我们现在的“命题作文”一样。题目,也大多都是借用《四书五经》里的一句话,故而,那“考试卷”是不需要印刷的,都是直接把题目公布出去就行了,又由于那题目,还都是历代君王亲手所书,所以,那题目也就一经公布,顿时便“身份大变”,又称曰“圣旨题”了。

虽然这些题目都是历代皇帝亲自颁发,但那考试,是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和“荣华富贵”,故而,在那时的民间,也就把以前的历朝历代考试中所涌现出的许多好文章,刻印成“范文文本”,让学子们去熟背牢记,就此希望这些学子们能一举“鲤鱼跃龙门”。

在以前的那时候,印刷这些“范文文本”比较有名的有浙江的“西泠印社”,和金陵的“范文正刻”,以及全国各地的手抄文本,这些文本,之所以在当时风靡一时,无不都是希望应考学子们能“金榜题名”,成为“天子门生”,从此一步登天,“光宗耀祖”。

虽然这样的人生大事,学子们都会去当作“天大的事”来对待,来苦下功夫,更是还会不惜重金求获这些“范文文本”,但由于,在古代的那个封建社会里,普通百姓大多都是生活困难,举步维艰的,能挤进学门的人,便也就少之又少了,所以,那时这样的印社,也就发展得不太繁荣了,感觉真正的印刷术的大发展时期,就应该还是近代了。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由于国家对人才的急需,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的那个时候,是要求每个家庭里的适龄孩童,都要去上学的,先是由各村庄的负责人,上报适龄儿童情况,报来的名单上若是有你时,而你没去上学,那时,学校里的负责老师,还会去你家里去找你,督促你家大人,把你送进学校,这样,无论自愿还是不自愿,那时上学的孩子也就比较多了,都多到,一个村庄里,上学的孩子,都是成群结队地奔走在通往学校的土路上的了。

那时候,农村里的学校里,开设的课程也不是很多,在我们的书包里,也就语文数学这两本书,但无论书本多少,上学是都要考试的。早先的低年级时,那考试,还都是没有试卷的,都是学科老师在办公室里,把所考题目或是内容,先写在小黑板上,之后,再把这小黑板,拿到教室里,高高挂在大黑板的那上面那里。这样的考试,就需要我们,在那作业本子上,先抄题目,再写答案了。这挂在那里的小黑板,此时,也就应该是我们的公用“考试卷子”了。这样做挂在那墙上的“考试卷子”时,老师们同样也是“郑重其事”地在那教室里,来回度着步监考你地,又由于那时的照明设施还不太完善,教室里都是没有灯光的,这就造成了,考试时,有时我们还会看不清楚小黑板上面的字的情况,碰到这种情况时,我们还要举手询问老师,把那小黑板上看不清楚的那一行,再念一遍,之后再答题。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挂在墙上的考试卷子”,就是因为,当时的印刷业也还不太发达,这些书本教材,还都是大城市里的铅字印刷厂才能印刷出来,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小学校,是没有能力印刷这些考试的卷子的,没有考试卷子,但老师又想掌握你的学习情况,所以,也就只好用这样的“挂在墙上的考试卷子”,来测试你了。

这样的“挂在墙上的考试卷子”,也是没有统一标准地,都是任课老师想怎么出,就怎么写,是无法做到全国统一地,也只能是反应了这一个学校,或是一个班级地学习水平而已。

困难是能倒逼着人们去改变现状的。为改变“挂在墙上的考试卷子”这种状况,后来人们就发明了“蜡印机”,那种“蜡印机”,就是把要考的内容先刻在“蜡纸”上,之后再油墨印刷出来,这样,也就能一次印出许多张这样的“考试卷子”了,也就能做到学生们都是人手一份卷子了,但这“蜡纸”上面的内容,字体的笔划都是要反着刻上去的,只有反着刻,印出来的才能是正体字,所以,这刻“蜡纸”的工作,就需要非常专业的人士来完成了,并且,那“蜡纸”上的字,要想清晰,刻痕还要深,这样,那刻“蜡纸”的刻笔,也就是要用锋利的刻笔去刻了,所以,这难度也就不是一般地大了。

尽管那时,那刻“蜡纸”的师傅都会仔细了又仔细地去认真地刻,但往往那试卷上不是出现这错误,就是出现那错误,如此,那考试卷子油印好后,就还是需要专人去认真地审查的了,那时候,关于这一行为的说法,就叫“审查卷子”。

这样的手刻“蜡纸”试卷,起初,也还是只有公社以上的教育部门才会有的。又由于那时的交通工具也不是太发达,每到考试了时,各乡村学校的有关老师,还要手持扁担,到公社里去“挑试卷”,挑了来,择时让我们来考。后来,随着上学地学生越来越多,各个学校也就都配备得有这样的手刻“蜡印机”了。

再后来,随着科学的更加进步,那考试卷子上的内容,也就不再是手刻上去的了,而是打字机打在“蜡纸”上地了,那打字机的字钉,也就都是铅字字钉了,是事先按顺序排列好在那里的字钉,需要打哪个字时,吸头移动到那个字的上面,那个字便就会被吸起来,打印“蜡纸”上了。打字时,那打字机还会发出啪地一声响,打字快的人,那响声更还会啪啪啪地响声不断,这样,听起来也就很有节奏感了。

这种字钉,打印出来的试卷要比手刻试卷,清晰多了,也就能大大降低我们考试时的误差率了,从而也就能提高我们的考试成绩了。

“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用在那时的考试上,应该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因为那时的年级升级,靠的就是你的考试分数,从低年级升到更高一级的年级时,就是要看你的考试分数的多少。那时候,六十分是及格分数线,超过了六十分,你就能升级,低于六十分,你就要留级。留级在那时又叫“坐班”,是还要在这个年级再上一年学的,若是明年期末考试,你要是还考不过六十分,也就是还要再继续“坐班”的了。所以,那时还会出现同一年级,有的个别学生都要上好多年,也升不了级的状况,为此,我们那时还会不怀好意地叫他,“坐班老油条”。

那时候,在我们的考试试卷里,还有“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这两种。“开卷考试”就是,你可以把“试卷”拿回家,在家长的帮助下来完成,但那时的农村家长,大多都是些没文化的老农民,看着卷子往往比我们还迷茫,为此,我们还会很多小伙伴聚在一齐研究探讨,来完成这份卷子,所以,也就出现了,一个村庄的学生们同一份试卷,要对,大家都是一样的对,要错,大家错的也一样这种状况。

“闭卷考试”,就是升级时的这样地重大考试了,这样的考试,是都要在教室里进行地,老师也还会度着步来回地监视着你。

那时候,期末放假通知书也是这样的“蜡印机”刻印出来的,那上面还有画着方框地专用一栏,栏里写的有你数学考了多少分,语文考了多少分,如果这两门课的成绩,你都不及格了,那你是万万升不了级的,老师还会用红笔在那栏框里,写上“留级”这两个大字,那红笔写出的“留级”那两个大红字,都能红得,让小时候的我们,不知道要哭上多少场,更还会强词夺理地回去给家长们说:“都是那卷子印得不清楚,导致自己看题目用的时间太长了,最后卷子没做完”,再不就是更加委屈地给大人说:“那字刻得很难认,自己弄不清楚那题意是什么。”

升级了的学生,这时,也还会沾沾自喜地一路小跑地跑回家,把这升级通知书双手递给家长们去看,那开心地劲头,都能让脸始终挂着微笑。

如今,学生们的考试卷,也都电脑排版,自动印刷了,那字迹也不但十分清晰,出差错的地方也是几乎见不到的了,现在的试卷若和我们以前的那种考试卷相比,也就是天差地别不可同日而语地了。又由于现在的学校实行地都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了,学生们都是直升了,留级坐班的现象也便就不存在了,学生们就再不需要找理由去搪塞家长了。

看来,“坐班老油条”这句话的意思,只有那时的我们,方能“心知肚明”的了。

作者简介

王桂田,笔名:文海钓客。于宿州市第九中学工作。系中国乡村杂志社,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安徽省诗风诗社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2019年度宿州文学奖获得者,2020年度全国诗词大赛优秀奖获得者,2021年度安徽省邮储杯散文奖获得者。退役军人,当过兵,打过仗,参加过老山者阴山地区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是位从战火硝烟里走出的作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