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app雷电竞

女孩花5年考研考编: 学习是为了破茧而不是囚禁

前两天,有位女孩连续考研考编5年,上了热搜。

女孩由于本科专业难就业,于是决定考研,没想这一决定一直持续了5年,从21岁到26岁

第一次考研,她的分数过了国家线,但没能进入她所报211高校的面试,本校老师因其在校成绩优异向其抛出了橄榄枝,但她想着专业区别不大,果断拒绝了“上岸”。

本科毕业后,她回到家窝在10平米的小卧室里复习,备考了三次研究生、二次公务员、三次编制,均落榜了。

她的屡次失利,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这压力不光是来自考试的,还有来自亲人的。

失眠,焦虑,内耗,愧疚,迷茫,不快乐……

幸好女孩还是熬住了,今年夏天,本科毕业的第4年,她头一回搬出家,开始找工作,工作之余继续参加考研考编。

5年,1825天的备考,这样的执着有何意义?读书的意义到底何在?

德哈姆说过:读书须达到四项目的之一,四项目的是:一知识,二信仰,三便利,四快乐

女孩的这5年学习里,没有快乐,没有信仰,没有便利,知识是重复复习,这样的读书是为上岸,虽有明确目的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

就像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说的:对许多人来说,离开学校是学习的终点而不是起点

读书不是为了局限自己、围困自己,而是为了让自己拓宽眼界、打开格局,一个人的成功不是考入名校给的,离开学校仍可以学习。

学习是为了破茧而出,在学习中提升认知,让自己有更宽阔的眼界,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

02

9月开学季,参加了15年高考的唐尚珺最终还是决定继续复读,但他说:心中仿佛有一个牢笼,放弃也不是,坚持也不是,仿佛怎么选择都不对。

他甚至怀疑“知识改变命运”是错误的,这句让他能一直坚持到如今的话。

知识的确可以改变命运,我们看看董宇辉就可以,教了8年的英语成功转型助农主播,说是卖产品,其实是卖的知识。

打破常规,也会有其他出路,因为是金子在哪里都可以发光。

今年,唐尚珺35岁。

假如按照正常的上学轨迹,他已经工作10年左右,如果专修一门技术,他应该也已经是一名专家,也已经娶妻生子。

虽然他对自己这么多年的选择是不后悔,但他建议其他考生不要轻易复读,这其中的苦楚只有他自己最知道。

复读的最初7年,他是瞒着家里的,谎称自己已经毕业工作,过年过节回家都会给父母红包给晚辈发压岁钱。

那几年,他都是利用寒暑假打零工挣下学期的学费。

2016年他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了,他也决定去读,并且带着父母去了趟北京,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广西继续读书,因为有一个复读学校给了他10万的奖学金。

而这个钱他是要用来给父亲化疗用的,他的父亲那年查出癌症晚期。

这也许是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

后面的几次高考,他有被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等名校录取,但唐尚珺仍执着于自己的清华梦。

今年高考完未出成绩前,他是决定不再复读,然而成绩出来后,他填写的四个志愿均未被录取,由于未勾选允许调剂他被退档。

他的命运终将会如何,不可知。

但就像白岩松说的:总是考试不是个事,该去上学了。

03

叶圣陶曾说过:我不是说进大学无用,只是说进了大学,学习还得靠自己;毕了业还是努力自学,永不休歇。

不管是否上大学,学习的事还是得看自己。

看到有位网友说和一位研究生导师聊天,现在的大学四年是吃喝玩乐,考上研究生的也不做实验,论文不写,如果延迟毕业就哭闹,严重点就是抑郁症,导师也是无可奈何。

这样的荒废时光的上学有何用呢?

三毛在《亲爱的三毛》说:自我教育是很重要的,如果自己不肯教育自己,一张大学文凭又能够代表什么呢?

与其纠结是否继续上学,不如边工作边学习。

学校的环境相对单纯些,到社会上历练一翻会有不同的感受。

就像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写的:在学校里,我们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最重要的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这一真理。

上学不是为了上学而上,而是为了学习知识,知识不只是学校里才学到,终身学习才是我们应该培养并践行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