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语文小常识: “贱内”这个词, 到底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众所周知,我们学过的很多词语都是有感情色彩的,有的词语用于表达对某个人或者某件事的夸奖、赞赏或者肯定,比如“聪明”、“足智多谋”可以形容某个人智商高;“勇敢”、“视死如归”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勇气可嘉,这样的词语叫褒义词。

与此同时,还有一种词语用于表达对人或事物的痛斥、反感或否定,比如不喜欢某个高智商的人,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奸诈”、“老奸巨猾”;不喜欢某个很有勇气的人,我们可以称其为“愣头青”、“有勇无谋”,这种类型的词语我们都可以将其称之为贬义词。

当然,还有一种词语既不是褒义词,也不是贬义词,那么我们可以称其为“中性词”。这些知识点,应该都属于语文小常识的范畴。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经常在电视荧屏上听到的古装剧里的“贱内”这个词,到底是属于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得了解一下中国人整体上的性格特征:中国人在性格方面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谦虚”二字。我们打个比方,比如我们夸某个外国人长得好看,对方会怎么回答我们?人家肯定是回复“Thank you!(谢谢!)”而你夸奖的对象如果是中国人,你猜对方会怎么回答你这个问题?那当然是“哪有哪有!xxx比我好看多了!”

所以,“贱内”这个词语从表面上看,很靠近我们所熟悉的“贬义词”,但实际上它只是个中性词罢了。“贱”是自谦的一种说法,并不是说这个要说“贱内”之人的妻子有多么的卑贱,或者做了某件特别“贱”的事情,而是人家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谦虚的心态;“内”,顾名思义,就是“内人”,也就是“爱人”的谦称。古人口中的“贱内”和当下之人所说的“爱人”,在表达的语气方面相差无几,在表达的意思方面半斤八两,“贱内”一词并没有什么褒义贬义之分。

古时候的女人,社会地位并不高,封建时期的女性所读之书也少得可怜,人家比较注重于研究“三从四德”,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古时候的男人为了防止自己妻子在待客之时失了礼数、冒犯贵客,所以特地用“贱内”这个自谦的字眼来给来客“打预防针”,防止来客因为妻子不合理的言行冒犯对方。至于现在有些女人称自己的丈夫是“贱外”,则明显有点不伦不类了。

其实,不单单是“贱内”这个词是中性词,还有不少类似的词语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烟熏火燎”特别像贬义词,但实际上同样也是中性词。比如古人称呼自己的儿子为“犬子”,并非是说“犬子”之人的妻子和狗交媾之后生下了一只半人半狗的妖怪,而是说话之人自谦的一种表述。古语有云,“虎父无犬子”,如果古人逢人就夸自己的孩子是“虎子”,说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龙凤”,这不是明摆着在自夸吗?

综上所述,“贱内”并不是贬义词,也不是褒义词,而是具有一定自谦色彩的中性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