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app雷电竞

46名研究生被郑大取消入学资格, 背后原因流出, 与预想的不太一样

从现在学生的学历以及整体素质上,就能够看出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也因此造成了人才过剩的情况,学历含金量被不断稀释,要想有个好前途必须要有更高的文凭。

因此考研成了很多学生的选择,如果说以前考研是高手过招,那么现在的考研更接近“近身肉搏”,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岸也就成了考生渴求的事情。

按理来说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下,能够获得研究生入学名额,考生必定倍感珍惜,但是在很多高校里面却出现了不少被取消入学资格的情况,而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充满现实的原因,可能和人们预想的答案不太一样。

46名研究生被郑大取消入学资格,背后原因流出,与预想的不太一样

郑州大学作为一所211重点名校,是很多学生报考的目标,学校的实力以及教育资源都是十分吸引人的,每年都是考研报考的热门。

但是郑州大学却在新学期开学没多久的日子里,发布了《拟取消2023级部分研究生入学资格》的通知,名单上面赫然写着46名研究生的名字。

这些研究生所在的学院有商学院、文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等文科类学院,也有像水利工程、材料科学等理工类专业,甚至连医学类和人工智能专业都有,真是让人不理解。

很多人觉得是不是这些学生能力不行,答案是否定的,多数都是自动放弃入学名额的,在确定无法来正常上学的情况下,学校才会公开通知取消这些学生的入学资格。

那么辛辛苦苦考到手的研究生名额,为何要放弃呢?这里面大概有3个原因,其一有些学生考研考公两手抓,在入学前就顺利拿到“铁饭碗”,自然就放弃了读研的机会,毕竟很多学生研究生毕业也是考公,能提前进入体制内能节省很多时间。

其二有些学生在秋招和春招的时候,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单位,那么就会以就业为主,不会再想着去读研了,放弃名额也很正常。

其三就是学生觉得自己报考的专业不是很满意,因为有不少学生可能是服从调剂进去的,未必能够读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者是看到了这些专业未来的出路不是很好,索性就放弃重来,这类学生二战考研的可能性比较大。

不过总的来说,多数“录而不读”的考生,都是有了更好的出路,入职名企或者是进入体制内了,读研对于他们来说并非最好的选择,肯定就会放弃的。

考研竞争激烈,录而不读是否有些不地道?网友对此各抒己见

考研本身就是一场激烈的竞争,尤其是近些年来考研人数持续上涨,除了应届生之外,还有很多在职的考生,甚至有很多二战、三战的学生,都挤破脑袋抢入学名额,录而不读的现象也引发了诸多的讨论。

有一部分网友觉得,读与不读都是学生自己的选择,这说明现在的学生足够清醒,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而且这也是个别现象,影响不是很大,没必要这么上纲上线的。

但是多数网友觉得这种“录而不读”的行为很不地道,本身研究生录取名额就十分有限,考生又那么多,考上了又不去念,占据了应有的入学名额,阻碍了真正想要读研的学生的道路,这种行为就应该记录在诚信档案里。

其实从笔者的角度来看,确实有些不道德,但是每名学生都有选择去留的权利,就算考上了不去念也是可以理解的,只不过这种行为并不值得推崇,还是希望学生们能够想清楚再报考,别浪费自己的时间,也别浪费宝贵的入学名额。

考研绝非儿戏,考生要思虑周全再报考,否则就容易给自己添麻烦

在看重学历的年代里,考研无疑是提升竞争力最好的选择,但是学生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究竟为何要考研,毕竟考研绝非儿戏,想好再报考才是明智之举。

或许有些学生能够做到考研、求职两手抓,但是也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明确的认知,别等考上了研究生再反悔,这样对那些真正需要入学名额的人来说很不公平,多少有些不地道。

而且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尽量专注于一件事情,可别弄到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然决定考研就认真准备,备考多用些心思,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当然如果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转机,就要及时收手,这样减少自身的时间浪费,也能为其他学生腾出名额,可千万不要“占着茅坑不拉屎”。

【笔者有话说】高校考研“录而不读”的现象越来越多,虽说这说明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选择机会也越来越多,但是这样的做法确实有些不地道,还是希望学生在寻求自我发展的同时,也为他人考虑一下,想清楚再去考研,而不是只会跟风随大流。

话题:你如何看待研究生“录而不读”的行为?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