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东大学子援非8年,参与修建公路超240公里

施工一线摸爬滚打,年轻学徒成技术砥柱

东大学子援非8年,参与修建公路超240公里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洁

“我们负责的铁比苏—布瓦凯高速公路项目主体部分都建设完成了,马上进入验收阶段,最近正在忙这个呢。”10月16日北京时间下午4时,记者拨通了远在科特迪瓦的杜玉生电话,科特迪瓦的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虽然才早上8时,习惯早起的杜玉生已经进入工作状态。2015年从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毕业后,杜玉生入职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科特迪瓦办事处,并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前往非洲基建一线参与当地公路建设。8年施工现场的摸爬滚打,杜玉生从年轻学徒成长为技术砥柱,参与修建的公路里程超240公里。

回忆起初次踏上科特迪瓦时的场景,杜玉生依然记忆犹新,“下了飞机,炎炎烈日高悬,大西洋炽热的海风扑打在我的脸上,当地的自然气候让我感到不适应。”

更让杜玉生难以适从的是当地非洲籍业主、监理和员工言语中充满了对这位初出茅庐外国小伙的怀疑。“因为当地工程建设标准是法国标准,与国内标准区别太大,项目初期提出的各项施工方案以及工艺也时常遭到外方监理的不信任。”但是杜玉生并没有被这些吓倒,为了能够早日适应法国标准下的工程开展,杜玉生和团队日夜扎在工地学习钻研。

刚到项目短短几个月时间,晚上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成为常态。杜玉生185厘米高的大个儿,体重从80公斤掉到70公斤不到,人也黑了一大圈。随着日复一日地耐心交流和渐渐达成的技术共识,面红脖子粗的争论越来越少,拍肩而笑的一致越来越多。当地人对他的称呼也从“我的朋友”变成了“我的兄弟”。

作为项目负责人,杜玉生每天电话不断,奔波于料场、拌和站、施工现场,游刃于400多名当地劳工和业主代表、监理之间,推进项目进度有序开展。如今,杜玉生不再是工地上的学徒,而是十多个外国徒弟值得信赖的中国师傅,先后参与科特迪瓦阿博维尔—希市公路、奥迭内—贝利邦边境公路、铁比苏—布瓦凯高速公路等项目。

针对混凝土配比设计方法不同的问题,杜玉生参考中法两国理论文献和技术指南,牵头完成了法标Q350优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他主笔撰写的《基于中法两国标准的Q350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对比研究》一文,成功入选2020年度中交集团技术交流论文集。技术的创新也节约了建造成本,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KAN河是位于铁布高速起点区域的一条河流,水面宽阔,雨季最大水面宽度近1000米,最大水深近8米。光KAN河浸水路基改造一项,就节约了围堰措施费用200余万美元,为项目增加利润400万美元。

“来到科特迪瓦8年,我有7个春节都是在项目过的,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回国和家人一起过个春节。”杜玉生告诉记者,曾经为了保障项目进展,他主动留在了施工现场,错过了回国陪伴妻子迎接孩子降生的关键时刻,等到回国团聚时,小孩已经过了周岁生日了。“但看到我们建成的公路成为当地百姓的致富路、幸福路、振兴路,好像所有的辛苦和遗憾都不值一提了。”

“‘一带一路’为即将毕业的学子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更丰富的阅历,更多样的可能。”8年来,杜玉生洒下的汗水和留下的脚印,变成了一条条公路,蜿蜒盘旋,穿行于科特迪瓦的原始森林、山川、河流,形成连接千家万户的经济动脉,带来文明、交融和美好生活的希望,“希望能有更多像我一样的青年学子,在校扎实学好专业技能,未来服务国家战略,投身国际工程建设,推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走出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