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baybet雷竞技

从不同视点看艺术类校考的取消与保留

■陈磊(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教师)

艺术类校考的取消与保留,可以从艺术类校考的发展历史、艺术类学科与专业的属性、艺术类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模式等不同视点展开分析。而将其与2022年艺术类考研分数线的大幅度提高、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的发布、2023年加强艺考培训管理的通知、2024年取消艺术特长生的通知关联起来,又能够解读出最近两年来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还可以为艺术类校考方案的改革提供建议。

由省联考代替绝大多数校考

是艺术类招生规范化的重要表现

对于绝大多数全国高校的艺术类专业来说,取消校考并承认省联考成绩是艺术类招生规范化的重要表现:

第一,省统考代替校考,采用统一出卷、集体阅卷的方式,能够尽最大可能保证选拔的公平性,有效避免高校单独出卷、阅卷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还可以减少校考中的劳民伤财,降低社会负担。在这一点上,它与国家对艺考培训的加强管理、取消艺术类特长生的考量是一致的:艺术类需要专业,而非特长,专业是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保障;而艺术类的专业性,必须纳入到国家的有效监管中来,避免资本的裹挟和社会的乱象。

第二,对应社会需求,避免艺术人才的浪费:绝大多数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类专业在专业高度与培养目标上与独立设置的艺术院校的艺术类专业有很大的差别,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类专业的培养往往具有非常明确的应用指向,而基本较少个性化人才选拔的需求。通过省联考选拔的艺术人才,足以满足大部分艺术专业的基本要求。

第三,凸显独立设置类艺术院校及其优势专业的特殊性,为艺术高端人才的培养留出优先选拔、独立选拔、高层次选拔的通道,避免所有学校都举行校考影响优质生源的报考。高端艺术人才,理应进入专业的艺术院校深造并在专业上有所成就,而不是仅仅将艺术作为跨入顶尖大学的路径。顶尖大学的艺术类专业,很有可能在当下学科评估规则的影响下逐渐缩减招生,甚至取消招生或合并到通识教育的序列中。

艺术类学科专业的属性

与艺术类校考

艺术类校考的组织与否,应该根据艺术类学科的专业属性而定。当下保留校考的艺术类独立设置院校及参照独立设置院校,校考的取消与保留大致分三种情况:所有专业都组织校考、部分专业组织校考并取消部分专业的校考、对优势专业组织校考。这有待于高校及专家从学理上展开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研究,并制订更切合学科发展的校考政策。

新版学科目录的发布会影响到艺术类学科专业招生和培养的定位。《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的发布,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将会发生重大调整,并反映到明年的招生上。大致情况来说,各所高校的美术学院的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只有学术型的硕士和博士招生,美术学(实践)一级学科将只有专业型硕士和博士招生,设计学则因为第十四个门类交叉学科中有设计学而同时保留学术型和专业性的硕士、博士招生。新版学科目录的发布,也反映了国家对三个一级学科的定位。这对高考阶段的美术学类、设计学类和艺术学(理论)类的校考是有参考价值的:

第一,纯粹艺术追求的美术学类,多面向当下,其相关专业如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实验艺术等是应该组织校考的。建议重新恢复原初校考设置之初的邮寄作品初选、现场绘画与线下面试的方法,既要公平、公正,又要不拘一格,选拔天赋较好、基础扎实、修养全面的学生从事纯艺道路的发展,为艺术的创新培养优秀人才。

第二,偏重应用研究的设计学类,多面向未来,其相关专业如视觉传达设计、建筑环艺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等,无需组织校考。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美的规律和观念、形式美的法则、造型基础即可。关键是如何将它们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关联起来,而这需要学生多学科的思维以及较高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未来设计的发展,与科技的充分融合才是核心路径。设计学之所以可以授予学术型的硕士、博士学位,学术型的部分恰恰在于与之交叉的工科方面如科技的研究、创新的理念与产学研的融合等,美术学院的设计学专业如何融合科技以提升学科的学术属性任重而道远。

第三,具有总结优势的艺术学(理论)类,多面向过去,其相关专业如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批评等,无需组织校考。艺术史论以及相关的文化史、观念史、思想史,都可以通过后来的学习快速补足;前期的强化记忆与考前训练所带来的优势从长远来看是微乎其微的,过多的专业教育反而会分散精力,甚至会影响到文化知识的积累。至于是否应该参加美术学类或设计学类的省联考,就要看内部艺术史与外部艺术史研究的侧重了;在这一点上,各学校不妨研究并采用灵活的招生方式。

总而言之,艺术类校考的取消与保留仍有很大的讨论空间。就像艺术类研究生考试分数线的大幅提升一样,作为相对年轻的门类、学科、专业,还有很多提升和发展的空间。当然,在世界各国普遍重理工而轻文科的当下,艺术生人才的选拔、录取、就业、拓展等仍有待更多的讨论以及国家政策方面的调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