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

中学思政课教师如何做到“思维要新”

思政课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科学的思维方法。那么,中学思政课教师如何做到“思维要新”呢?笔者结合思政课教学实践,谈谈这个方面的理解和认识。

树立战略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认知格局

战略思维是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与基本规律,从战略高度解决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树立战略思维,思政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给予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我们有责任让学生看到中国共产党秉持的深厚的为民情怀,有责任让学生看到让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和中国担当,从而逐渐体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有责任骄傲地告诉学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崇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思政课教师的天职。

树立战略思维,思政课教师应该深刻意识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根铸魂的课程,是让莘莘学子学做人的课程;思政课是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途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关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思政课教师应该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三尺讲台,万里江山”,守好立德树人主阵地,要用平凡的坚守、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努力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育辩证思维,用矛盾分析方法

抓关键找重点

辩证思维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注重矛盾分析,注重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出发看问题,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找准重点、抓住关键、把握本质、洞察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思政课教师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要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灵活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教材中蕴含着不少哲学智慧,思政课教师应从哲学的高度剖析内容、把握教材。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比如,探究“建设美丽中国”主题时,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正确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二者之间表面看起来是对立的,要保护绿水青山,何来金山银山?其实,在植树造林搞好绿化的同时,可以发展林业果业,通过集约经营提高产出率,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保护了自然环境。穷山恶水变成了绿水青山,外面的投资也就随之而来,还可以因地制宜开发旅游业。因此,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体现了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

养成历史思维,从历史中获得启迪

历史思维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历史视野和发展规律中思考分析问题、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科学思维。

思政课教师要高度重视学习历史特别是党的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教书育人的智慧和营养,在对历史的深入学习思考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教师要科学对待党的历史,善于运用历史,做到学以增智、学以修身、学以致用,不断提升历史思维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历史思维,引导学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充满人文情怀、关注现实问题,学会总结历史经验、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从而认识历史规律,鉴古知今,培养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上课时讲了两个真实的中国故事:昨天的中国,以南京大屠杀为例;今天的中国,以利比亚撤侨为例。我顺势抛出问题:为什么同样是国人受难,结局却如此不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现实是最好的清醒剂。我借此引导学生认识到勿忘国耻,“国衰民弱,国富民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祖国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和最大的靠山,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教师要精选基本的、重要的、典型的史实,充分反映人类文明的灿烂成就,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运用创新思维,以敢为人先的锐气

开辟新天地

创新思维就是超越陈规,善于因地制宜、因时而进,开拓创新的科学思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没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就没有创新的行动和实践。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我们理应将创新思维贯穿思政课改革发展的全过程,遵循思政课建设规律和发展规律,以敢为人先的锐气激发创新热情,以上下求索的执着砥砺创新智慧,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打破常规出“新招”,以改革课堂增活力,以创新教学促实效,推进思政课内涵发展。

思政课运用创新思维,应创新思政教育的时空领域和教学载体,要冲破校园的藩篱,创设“移动课堂”,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作为工作室主持人,笔者在今年暑假期间,带领工作室部分成员赴贵州进行思政红色研学,我们参观了猴场会议会址,感受“转折前夜”的跨年重要决议;登上了巍巍娄山关,追寻红军取得长征第一次重大胜利的足迹;瞻仰了遵义会议纪念馆,领悟“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重要意义。站在娄山关诗词壁前,我豪情满怀地吟诵了毛泽东1935年写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浑壮阔的词《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通过现场沉浸式地接受红色文化教育,身临其境地感受红军战士不怕牺牲的革命主义精神,以及藐视困难、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体悟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坚持底线思维,

做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的楷模

底线,是指最低条件和最低价值标准,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依法依规办事,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思政课教学也要坚持底线思维,牢牢把握思政课的根本政治属性,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理直气壮传播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思政课教师要成为“有信仰的人”,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忠于祖国和人民,坚定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责无旁贷地用心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做出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要潜心教书育人,在学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坚持底线思维,思政课教师就要树立“红线”意识,把握原则问题。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以底线思维划定边界禁区,恪守宪法原则,遵守法律法规,带头依法依规办事,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不得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遵守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守住政治生命线和做人做事的底线,真正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

(吴又存,武汉市解放中学副校长、全国优秀政治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组成员、湖北省特级教师、正高二级教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