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热评|课间十分钟,全社会不妨放松以待

近日,“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怎么这么难”的话题,再上热搜。家长反映,很多学校要求学生课间不要下楼,不能高声说话、跑跳,被抓到还会扣分。课间十分钟,偌大的校园空空荡荡。

想想如今的孩子,真心不容易。各种期待、鼓励、压力,一股脑像山一样压下来,无可逃避。就连短短的十分钟课间休息时间,也要“失守”。当我们的校园变得越来越安静,成年人确实该反思了。

课间十分钟是如何安静下来的?原因很复杂,综合下来不外乎以下几种:学校担心发生意外伤害,对学生管理不免严苛;家长过于敏感,对孩子磕磕碰碰十分在意;社会高度关注校园安全等。特别是,这几方面相互缠绕、互为因果,以至于动弹不得,无法松动。

也因此,讨论如何把课间还给学生,不能单兵突进,更不能陷入相互指责的循环。举个未必恰当的例子,当几个人扭在一起难解难分时,破解之策只能是同时放手。具体到课间亦然,既然情与理、家与校、学校与社会等缠绕往复,最好的办法就是一起放松下来。

学校是教育理念的践行者,如何让孩子们活动起来,如何充分利用好课间休息的时间,如何从制度约束上明确十分钟的刚性“地位”,学校大有可为。其实,学校不仅知道怎么做是对的,还知道应该怎么做。知道而不去做,必有蹊跷。这中间,除了安全的考量外,也有“懒政”“不作为”之嫌。

在高度制度化、组织化的学校,做到令行禁止,并不难,难就难在学校并没有真正明确课间十分钟的地位。而一旦确定了这么做,学校自然会从组织机制、解释说明、善后处置等各方面做出应激反应。

而从家长这方面讲,确实不排除个别难缠的家长,总是抱有“孩子不能受一点点磕碰”这样过度保护的观念,但总体而言,这样的家长仍是少数,大多数家长相信,因为课间活动而受伤的概率,其实并不大。

很多时候,动辄拿家长当“挡箭牌”,不过是搪塞之举,并不是真正为孩子着想,这种做法也不会被认同。至于社会舆论也是一样,当大家都希望孩子们的校园生涯活泼生动时,之前紧紧咬合在一起的齿轮也就松动了。

说到底,我们的社会不妨给学校教育一些包容、弹性。习惯性把小概率的事情放大、普泛化,并不是合适的姿势。凡事一旦放轻松些,反而能够做好,总是紧绷,恰恰容易发生断裂。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活泼的生命,都应该在社会化之初有更多自主探寻这个世界的机会。总是圈养,一味文静,不仅影响身体健康,也会妨碍心理健康,这些年来,医院心理科迎来越来越多的小患者,已经向人们发出警示。

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已经被各种绳索绑得很久了,坐姿要端正,不能说话,不能喝水,不能嬉笑……而当课间的短暂放松也被拿去时,那也太极端了。久而久之,这样的课堂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这一代的孩子又能留下什么样的“十分钟记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