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小学

中科院院士: 对中小学阶段的孩子, 最好的教育是通过玩激发兴趣

近期,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现象引发广泛关注,而一直以来,有关玩与学如何平衡的话题也一直争论不断,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到底应该如何分配时间,老师和家长又该如何进行教育和引导呢?

此前,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钱学森班创办首席教授郑泉水曾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对小学、中学阶段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通过玩激发兴趣,给小学生、中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尽情去玩,玩的开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那个阶段学生们的大脑还没有定型,玩的开心,组织就非常的梳理,细胞连接就非常多,会让学生们变得更聪明。而让他们去做那些苦差事,会让他们变得不聪明。为什么不让孩子变得聪明一些呢?

在被问到是什么因素成就了今天的他时,郑泉水教授认为,主要源于自己是一个“漏网之鱼”。因为中小学阶段没什么课程,所以他在中小学的时候,每年都要出去打一个月的篮球,画半个月的画。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己从小学开始眼睛就高度近视,看不清黑板,所以从小学开始,他就开始自学,然后就一路自学上来。强烈的自学意识和能力,是其发现的几乎所有优秀人才共有的的品质,因为自学的背后是自我意识和内驱力的觉醒,是自主性、独立性和责任感的彰显。毕竟,所有的教育最终指向都是自我教育,所有的学习最终指向都是自主学习。

“玩”是儿童的天性,在玩中增长智慧、开发智能、玩出名堂;所以才有了“玩中学”这一教育理念,将“玩”和“学”结合起来,在“玩”的过程中自由、快乐地学习和探索。

“勤有功,戏无益”这句话流传了几乎千年,但在现代教育的审视下,它并非百分之百正确。“玩”是孩子天生的能力,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玩教育”在学校空间中落地,既是学校对育人方式和育人目标的重新思考,也将成为学校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的有益探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