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助力中国医学人才培养, 进博会启动医学生助学公益项目

为助力中国医疗发展奠定人才基石,波士顿科学在进博会举行了“医道同心·共筑共进”主题沙龙,并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布了医学生助学公益项目。

关注人才缺口,突破医疗瓶颈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截至2022年底,中国执业医师总数为443.5万,虽然总人数呈上升趋势,但相较中国14亿的人口总数,中国执业医师缺口仍然巨大。政府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医学人才队伍建设,但医学人才缺口大仍是中国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医师报》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在会上呼吁全社会关心关爱医生群体,推动医学人才培养。她表示,大众对于健康的追求精益求精,医学的职业价值也进一步提升。医学生的群体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期待能有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助力更多医学生成为医生。

《医师报》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

“医疗机构医学人才的缺失现状值得关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总编助理李晨玉表示,从2013年到2022年的10年时间里,执业(助理)医师只增加了16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6.1万人,增速过慢,增加的数量过少。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公立医院改革和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瓶颈,而医疗人才需要很长的培养周期,因此,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协作很重要。

多方协同合作,培养创新人才

在新技术迭出的当下,医生作为衔接前沿创新与临床转化的桥梁,只有保持对前沿医疗技术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创新真正服务于病患,改善百姓的生命健康质量。围绕这一话题,医趋势/医人才创始人陈怡宁表示,当下医疗产业对专业医者提出了新挑战,医者们需要在研发和临床两个角度综合考量,而这也需要政产学研各方都要发挥各自的价值和桥梁作用,才能推动行业创新不断向前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医生邹翔则结合亲身经历指出,医生学医和从医要具备三个“心”——仁爱心、责任心和平常心,医生应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学习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另外,除了科室提供的学习平台,医生们也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医道同心·共筑共进”主题沙龙现场

多阶段人才培养,促成量质两开花

如何助力中国医疗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升级发展,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精尖”医疗人成为关键。

长期关注青少年培养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张华伟首先分享了自己的洞见。为了让医学人才培养更加生生不息,他提出,可以从小学生的教育培养着手,在青少年养成卫生健康习惯的阶段,让他们对卫生健康有更多了解。这需要加大对农村青年老师的培养,让广大老师利用好课堂,把对卫生健康领域的理解宣贯下去。而在青年医学生学习领域,青基会将在青年医学生学习过程中加大帮扶力度,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生活困难问题,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医学研究中。

波士顿科学中国区副总裁达波在分享中表示,未来中国的高质量医师队伍还需要具备多学科背景或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但成为保障医疗服务安全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还将成为扩大高质量医疗创新可及的关键。这类优质医疗服务队伍的培养需要各方协同和共建,在提升现有医务人员专业技能之外,还应着眼未来,激发医生队伍的创新活力,培养青少年“后备力量”。

对此,为更好赋能未来医学人才成长,波士顿科学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活动上宣布,将支持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启动医学生助学公益项目,计划从上海和成都的两所顶尖医学院校中,针对亟需帮扶的医学生开展资助和助学计划。未来,波士顿科学还计划联动本土生态圈伙伴,提供丰富的实践和创新赋能项目,帮助医学生们开阔科技视野。

采写:南都记者曾文琼

实习生:杨景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