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唤醒孩子内驱力, 解锁学霸“密码”, 家长必备的3大教育原则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在传统观念中,我们一般都认为,高学历父母一般都能培养出学霸孩子。

但事实却是,高学历父母不一定能培养出学霸。

比如我家孩子在读的学校是一所师大附小,很多学生是附近高校老师的孩子,所以很多家长的学历都很高,硕士一大堆,博士也有好几个。

整体算下来,全班高学历家长差不多在七八成以上。

按理说,班上的学霸应该比比皆是。

可实际上,不少高学历父母教出的孩子都是学渣。

你不能说他们不努力,在那样的竞争环境下,没有谁敢去轻视孩子的教育。

其中有一对夫妻是双博士,他们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学霸,从一年级起就给孩子规划了远期目标,两人还进行了分工合作。

每天下完班后,就按照计划轮番上阵给孩子补课,补课的频率很高。

双博士夫妻俩在学科辅导上可以说是竭尽全力,但孩子的学习成绩经常在班上垫底。

夫妻俩一说起自己那不争气的孩子,就愁眉不展、长吁短叹的。

班上更有一对高学历夫妻,因为既要抓孩子的学科学习,又要抓孩子的兴趣培养,光是培训点的接送就是个大问题。

为了孩子的前途,夫妻俩一咬牙,牺牲其中一方的职业发展,当起了全职妈妈。

六年即将过去,可孩子并没有取得让人眼前一亮的学习成就,相反还有厌学心理。

“为什么我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还是教不好孩子?”

在我看来,孩子教育不能走进误区,否则会适得其反。

01 教育的误区:父母过度施压,孩子失去内驱力

前几年,在我远房亲戚家中有个小男孩从小就聪明伶俐,悟性超过了很多同龄人,大家都认为这孩子在将来一定是个读书的料。

孩子父母看到自己生出了好苗子,暗暗在心里发誓: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才。

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之后,他们除了为孩子报了一大堆的校外补习班、奥数班和兴趣班之外,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

除此之外,夫妻俩还亲自上阵,发挥自己曾是高考学霸的优势,每天全程盯着孩子的功课。

还别说,头几年还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孩子门门功课都在班上名列前茅。

可渐渐地,夫妻俩发现孩子学习劲头没有以前那么足了,甚至对父母的辅导产生了抵触感。

伴随着越来越强的抵触感,孩子把这种抵触感迁移到了学习上,对学习越来越厌恶了。

从四年级起,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开始每况愈下。

夫妻俩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又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后来他们请教了这方面的教育专家,这才发现最大的问题不是出在孩子的身上,而是出在家长自己身上。

当然不是他们夫妻俩在培养孩子方面不够努力,反而是用力过度,造成孩子对学习越来越没有欲望。

这种用力过度,就是我们俗称的过度“鸡娃”现象。

适度的学习压力,对孩子的发展当然不是坏事。但过犹不及,过度地“鸡娃”,一味地求快求好,往往会适得其反。

在层层重压之下,孩子感到不堪重负,将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

家长应该尝试更多的教育方式,比如引导孩子建立内驱力,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增强他们对学习的掌控感。

即使想要给孩子施加一些挑战,也要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入手,让孩子自主掌控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压力就能变成一种动力。

02 唤醒内驱力,释放孩子的学习潜能

家长“鸡娃”的孩子的普遍心理,无非就是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种心理无可厚非。

但问题在于,过度“鸡娃”,不能不能实现“赢在起跑线上”的目标,相反,还会扼杀了孩子的学习欲望。

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被父母催着逼着学习的孩子,在几年之后就会呈现出走下坡路的趋势。

和我住在同一小区的某邻居大姐,对孩子的学习不可谓不重视,但她所采取的是简单粗暴的办法——“催”和“逼”。

在孩子小时候这招还挺管用,可等到孩子大了,有了自主意识之后,这招就越来越不好用了,还连带着影响到了亲子关系的和谐。

如果没有从孩子内心深处调动起学习内驱力,仅仅是从外部施加各种压力的话,是不可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所以,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如果能唤醒孩子的学习内驱力,那么,家长就掌握了把孩子培养成学霸的密码。

在《美国少年故事》中,以卓越成绩跳过初三、直接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的天才少年丹尼尔·博伊尔,就是一个极具内驱力的男孩。

每天放学后,丹尼尔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作业,他还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的任务安排得满满当当,从科学到数学,从编程到音乐,井然有序。

谈及自己的教育经历时,丹尼尔的母亲说:“每个孩子生来都有好奇心,都有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但是,如果我们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过于焦虑,过分关注结果,孩子就可能对学习产生抵触。”

因此,她基本上不会干预儿子的学习,而是努力为儿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和积极的反馈,让儿子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足够自由和信任的教育环境下,孩子的内驱力很容易被激发和点燃,身上的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点燃学习内驱力,才是孩子在学习道路上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秘密武器。

03 遵循这三个原则,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强烈的内驱力,要想培养出具有强烈内驱力的孩子,我们至少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 改变"监工"角色,成为孩子的学习"顾问"

教育,这个看似简单的词汇,背后却蕴含着复杂而深沉的含义。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已经尽力了,但孩子的学习成绩依然不理想,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

这种困扰,其实源自于我们对家长角色的误解,我们将自己定位为孩子的“监工”,以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来推动孩子的学习,然而,这样真的就能培养出理想中的优秀孩子吗?

回答是否定的。这种“监工式”的教育,不仅无法真正调动孩子的学习动机,反而可能会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

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个局面呢?答案是: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孩子的“顾问”。

作为“顾问”,我们不再是命令和指挥的执行者,而是引导和建议的提供者。

我们更多的是倾听,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扰,然后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在早几年,我的一位学生父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个学生在小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游。父母尝试了帮孩子报各种校外补习班、购买各种辅导资料、亲自下场一对一辅导等各种方法,然而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后来,他们在请教了相关专业人士之后,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最大的改变就是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顾问”,不再是“监工”。

他们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引导他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激发内在动力,学会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只在他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和建议。

这种改变带来了明显的效果,该学生开始主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他对学习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开始享受学习的过程,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最后在高考时考上了自己心仪的重点大学。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父母对孩子自主性的尊重和信任,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自我驱动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实现自我提升。

当然,这种转变并不容易,需要我们放下自己的焦虑和期待,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

2. “正面反馈”,让爱和支持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

所谓“正面反馈”,是指对孩子行为的肯定和鼓励。

相比于严厉的批评和指责,正面反馈更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和积极性,让他们更愿意接受挑战,尝试新事物。

孩子需要我们的理解和鼓励,也需要我们的陪伴和支持。

在他们失败时,我们不要轻易地批评和指责,而是要教他们如何从失败中学习,如何面对困难。

在他们获得进步和成功时,我们要及时地表扬和肯定,让他们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我们的目标不是非要把孩子塑造成我们心目中的样子,而是要引导他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让我们放慢脚步,与孩子一同成长。在日常生活中,多给予孩子正面的反馈,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和支持。

3. 用身教去影响孩子

在与孩子朝夕相处中,我们的行为和态度,无不在深刻地影响着孩子。

简单说,想要让孩子成为一个爱学习的人,为人父母者自己也同样成为一个爱学习的人。

父母哪怕就是在孩子面前装出一副爱学习的样子,也强过毫无顾忌地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打麻将。

同理,一个充满内驱力的父母,在潜移默化下,孩子也同样会充满内驱力。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更多地是去引导他们,这种引导更多的是来自于家长的良好示范。

结语

鲜花生长离不开水,但过度的浇灌只会逼迫其凋零,而适度的培育,才会让花儿璀璨绽放。

这理念同样适用于孩子的教育。

过度逼迫,无节制的“鸡娃”,只会使孩子的学习热情消退。

反过来,给予孩子适度的发展空间,从内心深处点燃他们的学习内驱力,才能让孩子迎来开挂的学习生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