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人性论导论: 休谟思想的艰涩学习之旅, 从他的著作导论开始

这几天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都没能找到休谟关于“因果律”和“归纳法”的详细解读。

于是心想,与其继续找别人怎么解读,不如直接读休谟的书。

没想到休谟的《人性论》导读部分就如此艰涩,三千多字的导读,让我硬生生啃了三个多小时,才搞懂休谟在导读部分。

把他的写作目的、动机和方法,以及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都梳理清楚,这样,进入书中的内容才能有一个背景和框架,知道怎么读。

我们先来看看导论的具体内容,然后再进入到我的理解,如果你也对休谟有兴趣,欢迎对我的理解批评、辩驳和讨论。

本文共计5067字

阅读时长约18min

《人性论》导论

对那些自诩在哲学和科学领域,为世人发现了新事物的人们来说,通过贬低所有的前人提出的体系,来间接地夸耀他们自己的体系,没有比这更常有和更自然的事情了。

诚然,我们对那些,能够提交人类理性法庭的最重要的问题仍很无知;

如果这些人满足于惋惜这种无知,那么熟悉诸种科学的人就很少不会欣然同意的。

凡是有判断力和学识的人,都会很容易地察觉到,那些已获取最广泛的信任,以及极高地自诩有精确而深刻推理的那些体系,甚至它们的基础都是很薄弱的。

由盲目地接受各种原理推论出来的残缺的理论,它的各个部分之间必然缺少连贯性,整个体系也缺乏证据,此种情况在最著名哲学家的体系中也随处可见,并且看来已为哲学本身带来了耻辱。

无需非常渊博的知识,就可以发现目前各种科学中的不完善情况,即使是门外的白丁,也能根据他们听到的嘈杂吵嚷声,判定科学内部并非一切如意。

无事不成争辩之话题,无事不存在学者间相反的意见。

我们乐于讨论那些琐细的问题,而对于那些最重要的问题,我们却不能给予任何明确的结论。

争论无休无止,好像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

但人们对这些争论又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就好像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确定的。

在所有这些喧闹中,获取胜利的不是理性,而是辩论术:

一个人只要有足够的诡术,把极其怪异的假说无所不用其极地描画一番,他就不用担心得不到改换门庭而来的信仰者。

获取胜利的不是手执长矛和利剑的武士,而是军中的吹鼓手和乐队。

在我看来,普通大众,甚至是在自命为学者、宣称对其他每个学术分支部门,都给予了恰当的评价的那些人当中,之所以对各种样式的形而上学推理产生成见,就是由于这个缘故。

他们并不是将形而上学推理,理解为任何特殊的科学分支,而是指在任何方面都很难懂、需要费些神方能理解的每一种论证。

我们已是如此经常地在这样的研究中枉费精力,以至于我们通常总是毫不犹豫地把它们抛弃,并决定,即使我们必须永远受错误和幻想的奴役,那么至少它们还是自然的和有乐趣的。

实际上,只不过是极度的懒惰,此外还有最坚定的怀疑论,才会为这种对形而上学的厌恶作辩护。

因为,真理既然是人所能及的,那就可以确定,它必定是处在相当深奥的地方;

那些最伟大的天才穷其心智,尚且没有收获,如果我们竟希望真理可以不劳而获,那真是太狂妄自大了。

我并不认为,我将要阐述的哲学具有这样的优越性,如果它是这样的浅显易懂,那我会觉得这倒是一条对它的强大反对理由了。

显而易见,一切科学都或多或少与人性有着某种关系;

不管看起来与人性相隔多远,每门科学都会通过这种或那种途径返回到人性之中。

即便是数学、自然哲学、自然宗教,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人的科学;

因为这些科学存在于人的认知范围内,并且为其能力和官能所判断。

我们无法断言,如果我们彻底认识了人类知性的范围和能力,能够解释我们所运用的观念的本质,以及我们在推理过程中心灵的作用的本质,我们对这些科学将能做出怎样的变革和改进。

自然宗教更加希望有这些改进,因为它不会满足于依据神的本性教导我们,而是要将之进一步扩展到神对人的安排,以及人对神的义务;

因此,我们自己不仅是理性的存在者,同时也是我们理性考察的对象之一。

因此,如果数学、自然哲学和自然宗教这样的科学,都如此地依赖于关于人的知识,那么对于与人性有着更为密切关系的其他科学,可以期待些什么呢?

逻辑学的唯一目的就在于解释人类推理能力的原理、作用以及人类观念的本质

伦理学和批评学研究人类的鉴赏和情操;

政治学是要考察在社会中相互联结、相互依赖的人类。

在逻辑学、伦理学、批评学和政治学这四门科学中,基本上包括了需要我们去熟悉的各种重要事情,或者说用于促进或装饰人类心灵的各种重要事情。

由此,在我们的哲学研究中,我们能够希望借此获取成功的唯一路径,就是抛弃掉我们一贯采用的那种令人厌烦的迂回前进的方法。

不是在边界上一会儿攻占一座城池,一会儿又去占领一个村庄,而是要径直夺取这些科学的首都或中心,亦即人性本身。

一旦掌握了人性,我们在其他领域就有希望很容易地获取胜利。

从这里,我们可以将征服延伸到,那些与人的生活有着更为密切关系的所有科学,随后我们就能够悠闲地,去更充分发现那些纯粹是出于好奇心的对象。

解决任何重要问题的关键,无不包括在关于人的科学中;

在我们没有熟悉这门科学之前,所有问题都不会得到任何确定的解决。

因此,在试图解释人性原理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是在提出一个几乎是在全新基础上,奠基的完整的科学体系,而这个基础正是一切科学唯一可靠的基础。

我们不仅不应该认为,关于人的科学这一后来的进步,为我们国家增添的荣誉,要少于自然哲学所增添的,而倒应该认为,这门科学的较迟发展是更为荣耀的事情,因为这门科学具有更大的重要性,而且必须进行这样一番改革。

因为对我而言,这一点是很显然的,那就是既然心灵的本质,和外在物体的本质,同样不为我们所知;

因此,若非借助于仔细和精确的实验,并借此观察心灵,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形中,产生的那些特殊的结果,我们也必定同样不可能对心灵的能力和性质形成任何概念。

我们虽然应该把实验进行到底,并将那些从最简单和最少的原因中,,产生的一切结果阐释清楚,从而努力使我们所有的原理最大可能地普遍化,但有一点仍是确定不移的,这就是我们不能超出经验。

一切自命为发现了人性终极的原始性质的假说,从一开始就应该当做虚妄和空想而予以抛弃。

我认为,一个哲学家如果想使自己致力于解释灵魂的最终原理,他就不应当假装自己是解释人性科学的大师,或宣称知道很多能使人的心灵自然地感到满足的事理。

没有什么比这一点更为确定,这就是,对我而言,绝望和欢乐几乎具有同样的效果,一旦我们知道了某种欲望是无法得到满足的,这种欲望本身就会立即消失。

当我们认识到我们已经达到了人类理性的最大限度时,我们就会满足于此;

虽然我们十分确信我们在总体上仍是无知的,而且也看到除了我们的经验以外,我们不可能找到给予我们那些最一般、最精细的原则以实在性的其他理由。

经验纯粹是通俗的理由,它无需经过研究就能直接发现那些最特殊、最奇特的现象。

这种几乎不可能再有任何进展的情形足以使读者感到满足,也可使作者获得一种更为微妙的满足:

他坦承自己无知,明智地躲开了过去许多人将他们的臆测和假说,看成是世界上最确定的原则那样的错误。

既然先生和学生都彼此感到满意和满足,我不知道我们对于我们的哲学,还有什么更进一步的要求。

但是,如果说无法解释终极的原则,应该看做是关于人的科学的一个缺点,我可以大胆地断言,这是所有科学共同的缺点,也是我们从事的所有艺术共同的缺点,不管它们是为各个学派的哲学家所传授,还是为低贱的工匠们在作坊中所实践。

所有这些没有一种能够超出经验之外,或不以哪个权威为基础去建构任何原则。

的确,精神哲学具有这样一种特殊不利条件,这是自然科学所不具有的,那就是,在搜集它的实验材料时,精神哲学不能有目的地进行实验,预先订好计划,并且按照预定的方式去应付可能出现的每一种特殊的困难。

当我不明白一物体,对另一物体在某种情形下产生的作用时,我只需将这两个物体放置在那种环境中,并观察其所发生的结果就行了。(因果律)

但是,如果我把自己置身于我所要考察的同样的情形中,企图以同样的方式,去澄清精神哲学中任何疑难问题,那么,这种思考和预先的计划,就显然会干扰我的自然原理的作用,必然会使我们无法从这些现象中得出任何正确的结论。

因此,在这门科学中,我们必须要通过对人类生活的细致观察去搜集我们的实验材料,而且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他们在交往、事务和娱乐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来获取这些材料。

经过对这类实验材料进行审慎的搜集和比较后,我们便可以希望在它们的基础上建立一门其确定性不亚于人类知性领域内任何其他科学,而且较其实用性更高的科学。

我的理解

首先,我的理解肯定全是错的,但重要的是,这让我有了一个起码的起点。

这一段是休谟的成名之作《人性论》第一卷的导读。

休谟在这段文字中,主要是想告诉我们:

他的哲学是怎样的一种哲学,以及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哲学。

休谟认为他的哲学是以人性为中心的,也就是说,他认为人性是所有知识的根源和目标,只有了解了人性,才能了解其他的事物。

从导论中就能看出,休谟是彻彻底底的经验论者,他自己描述他的哲学是以经验为基础的。

也就是说,他不相信那些没有经验支持的假设和推理,他只相信那些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的事实。

在导论中,休谟还说了他的哲学方法,主要是以观察和比较为手段,也就是说,他不用复杂的逻辑和数学来分析问题,而是用细致的观察和比较来发现人性的规律。

同样,在导论中,休谟也说了他的哲学目的,是建立一门确定而实用的科学。

也就是说,他想用他的哲学来解决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而不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探索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休谟在导论中,还批评了那些与他的哲学不同的哲学,他认为那些哲学是虚妄和空想的,而且超出了人类理性的范围和能力。

其实,休谟所提到的“与他不同的哲学”虽然没有明说是谁,但后面那句“超出人类理性的范围和能力”也不难猜出,是对于笛卡尔的二元论思想的反驳。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只能证明“心灵制造”的知识那一路通道可行,无法证明人类可以从感知通道中获取知识,而休谟的正是对于笛卡尔的另一条通道进行研究讨论。

休谟认为,那些哲学试图用一些没有经验支持的原理来解释人性的终极本质,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性的本质和外界物体的本质一样,都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休谟觉得,那些哲学用一些复杂的逻辑和数学来分析问题,但是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些逻辑和数学只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工具,而不是真实的事物。

那些哲学为了满足好奇心而探索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但是这是徒劳的,因为这些问题都是无法得到确定的答案的,而且也不会给人类带来任何好处。

休谟在这段导论中,最后还表达了他对自己哲学的满意和自豪,他甚至不认为自己是要推翻别人的哲学,重建自己的哲学大厦。

他要做的是为所有哲学建立更为扎实的根基,顺便为再建立一门全新的科学,而且是一门最重要的科学,因为它是所有科学的基础,也是人类理性的最大限度。

他认为,他的哲学是一门坦诚的科学,而且是一门谦逊的科学,因为它承认自己的无知,而且不去追求那些超出人类理性的东西。

题外话

其实,要想搞懂一本书,有很多方法,最常见的就是把这本书读完,大概就能搞清楚这本书到底在说什么,办法虽然笨但是最有效。

我之前的办法是先去看这本书的解读,比如在“得到”APP里面就会有专门的解读书的板块,我会先去听一遍,然后再去看一遍解读的文字稿,就会对这本书有一个基本框架的了解,回过头来再去读这本书的时候,就会更加有预见性,也就能很快的翻页,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把一本书读完了。

但后来有了chatgpt这种更有效率的工具,我就会先去问下它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作者在这本书里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写这本书的动机是什么?

作者在这本书里主要在讨论研究什么问题?

作者对于讨论研究的问题又给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就会发现,这样问下来,基本上我就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基础了解了,它代替了得到APP的听说板块,我听完这本书最终其实也是为了获得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但是对于比较艰涩深奥的哲学书来说,这种办法就不灵了,AI工具始终不能传递哲学的精深思想,这可能是源于人工智能的能力还不足以胜任这种任务。

所以,我只能另寻他法,结果发现网上竟然没有人发表过对于《人性论》这样哲学书籍的精深解读,这让我只能遵循最传统的办法自己硬啃了,但同时这也给了我一个新的灵感,既然没人这样解读意味着这是一个空白区域,我可以在自媒体上填补这样的空白。

这就让我既能学习到东西,还能顺便收获自媒体上的收益,两全其美,值得干!

当然,我并不喜欢孤军奋战,还是希望在这样的哲学书籍解读路上,能有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往前冲;

如果你能看到这里,且也有兴趣试试,那还等啥呢,择日不如撞日,现在就和我一起开始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