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班主任诈骗家长400余万, “上名校”骗局为何总能得逞

近日,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对外披露西安首例“从业禁止令”。据报道,被告人鱼某利用自己担任西安一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身份,向学生家长和熟人朋友谎称自己“有指标”,能帮孩子“上名校”,自2020年10月起,骗取10多名家长共计400余万元。随着东窗事发,鱼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又六个月,并处罚金八十万元。

“有指标”“上名校”的骗局这么容易得手,固然与鱼某的教师身份有关,但更关键的或许还在于,当地中小学生招生还不够阳光透明,“走后门”入学的现象并未根绝。可以说,正是因为存在类似通过熟人运作“上名校”的情况,受骗家长们觉得这是可能的事情,所以才会选择轻易相信。而这,才是真正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

近年来,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面落地。不可否认,绝大部分学校的招录工作都能做到公平公正,暗箱操作的情况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但相关骗局一再得逞,还是说明招生腐败并未得到根治。家长择校需求强烈,愿意投入巨资“上名校”,更像是体现当地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和教育均衡发展程度的一面镜子:如果免试就近入学落实没有缝隙,家长对政策有十足的信任,也就不会去想歪招;如果区域内学校发展比较均衡,家长也就没有动力花巨资找熟人运作上名校。说到底,升学诈骗多发的背后,或多或少都与当地教育生态有关系。

这些骗局案的发生,一再提醒家长们,随着入学招生制度不断规范,花钱上名校越来越不现实,不仅会导致财产损失,还可能耽误孩子学业。同时,也提醒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积极作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根治招生腐败,不断提高招生入学流程的透明度,并持续推进区域校际公平,用看得见的公平打消家长走后门花钱进名校的念头。(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李一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