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各种“打卡竞赛”, 把形式主义“育”给了下一代丨九派时评

“福州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据报道,厦门、成都等地纷纷下发通知,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强制要求。在济南,多位家长及老师向记者表示,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已经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不再强制要求。

在孩子实际上置身事外的情况下,安全教育平台的打卡已经沦为形式主义。幼儿园孩子或小学生通常是没有手机、电脑或者有了也不被允许使用的——特例除外——但打卡却需要孩子操作手机或电脑;一旦孩子操作手机和电脑那就有违有关规定,但是不操作手机和电脑的话又不能在平台过关,结果如何?只能由家长代劳。正如一名济南的小学生家长向媒体吐槽的那样:孩子自己又没有手机和电脑,这种高频率的学习打卡又必须完成,很显然最终会变成家长的任务。其实,家长代劳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是,孩子们的学习节奏很紧张、任务也颇重,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有希望孩子们能把时间“节约”下来的意识。但这样一来,家长额外的压力就会大大增加。

安全教育对中小学学生来说的确至关重要,好的安全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意识到外界的风险和隐患,从而能更加谨慎地处理相关事务,保护好自身安全。然而,当“打卡”成为一种强制手段被频繁强调的时候,它所激起的逆反心理不可小视。安全教育只有科学、适度地推行,才更容易打动人心、提升安全常识的传播效率。

尤其是,当打卡情况成为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评级之时,这种强制手段不可避免地上升为一种“打卡竞赛”。其以“考评指挥棒”的形式大大牵扯着学校、师生的精力,极易引发层层加码、主次不分乱象。对以教书育人为核心要旨的学校来说,这种情形有害而无利。

“叫停”安全教育平台的强制打卡是必须的纠错,因而受到了公众的普遍欢迎。但应该看到,“安全教育平台打卡”形式主义化、空洞化的背后,是“一股脑进校园”现象给师生造成莫大负担的事实。本人曾在《“与教学相结合”“从娃娃抓起”:不能啥都往学校这个“筐”里装》一文中直言:把教师从填不完的表格、加不完的班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从“听不完的讲座”“背不完的口号”中得以脱身,无比重要,迫在眉睫。

换言之,不再“强制打卡”还不算完,还应该以此为契机,对形式主义、“一刀切”要求滋扰校园的现象进行反思和整改。唯有建立和强化“进校园”清单,进一步给学校减负,方能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打卡烦恼”,还师生和家长一个宁静的氛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