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拓宽思路化解就业难题

又是一年招聘季,2024届高校毕业生相继进入就业求职队伍。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促进青年群体就业是重中之重。无论是从总量看还是从结构看,当前推动青年群体就业都面临不小压力。复杂的就业形势、更多的不确定性、市场供需不匹配,成为摆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面前的一道就业难题。

客观而言,当前影响和制约青年群体就业的因素来自多方面。一是经济增速放缓,导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就业吸纳能力有所下降;二是就业市场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招聘单位的需求与求职者的技能储备之间尚未实现有效对接;三是一些青年群体在过去几年中缺乏必要的实习锻炼,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用人单位的人才甄别工作带来挑战,从而对就业造成一定影响;四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态和犹豫不决的就业意愿,让一些青年群体错过了求职的关键期。

就业稳,则民心安。青年群体就业既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复杂形势,都要做好青年群体就业工作。正因如此,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从主管部门到高校院所,都在认真谋划、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积极推动青年群体就业。但是,从应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就业形势来看,各方仍需持续发力,而不能当作权宜之计。这既是客观形势的必然需要,也是增强青年群体就业信心的重要支撑。

持续发力青年群体就业,首要的是瞄准“经济增长”这一关键变量。从根本上讲,就业需要经济增长来拉动,就业岗位需要经济发展来创造和供给。因此,要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增长,把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保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为稳就业进而扩就业奠定基础。

作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毛细血管”,企业既是检验经济增长质量的样本,也是吸纳青年群体就业的主渠道。因此,要通过减免房租、办理延期纳税、增加信贷投放等措施,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要用真金白银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缓解生产经营压力,兑现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激励政策,为青年群体就业提供充足的“蓄水池”。

政府的贴心服务能增强青年群体就业的信心。日前,杭州、苏州等地通过提供免费过渡公寓、食堂就餐卡、免费申领交通卡、免费参加技能培训、强化就业困难补助、开展就业见习、开展精准就业指导、提供“高校引才专列”等举措,为青年群体创业就业提供暖心服务。这说明,在抓好经济增长、扩大企业就业规模的同时,政府还需要“帮把手”“助个力”,帮助青年群体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变。比如,在阶段性住宿、交通补助、落户安置、创业资金投入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系列化的就业工具箱,真正实现既“扶上马”还“送一程”。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对于推动青年群体就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高校要切实担负起责任,积极开设职业发展规划等系列课程,引导青年群体在实现自身期许与社会需求相统一的过程中确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和职业理想,防止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特别是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着力解决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还可以引导学生选修第二专业,以帮助可能出现就业困难的学生转移到一些好就业的专业。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设立科研助理岗位,为短期内尚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提供过渡性扶持。

能不能就业、就什么样的业,与青年群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青年群体自身也要打开思路,不要自我设限,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适时调整就业观念,选择就业方向,树立“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信念,特别是要树立新时代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情怀,在扎根基层、先就业再择业等方面积极探索多种就业可能,努力开启人生新征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