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壹点漫评|小小鹅腿里的“大学之大”, 值得教育者重视

评论员孔雨童绘画徐进

这两天,“鹅腿阿姨”火了,除了被北大、清华、人大三所高校“争抢”,学生们甚至在寒冬深夜里排队,只为抢一只鹅腿。这件事发生后,人民大学的反应颇为令人意外,他们迅速找人研究了鹅腿的做法并在食堂平价推出,满足“嗷嗷待腿”的孩子们。

不是高高在上将学生们视为“跟风”嗤之以鼻,而是理解他们的热情、需求,以及在一只鹅腿中的情感寄托。人大快速的举动,犹如一个“孩子抢不到我就上”的贴心家长,告诉学子们“不用羡慕买到的了,我们也有啦。”

同样在这两天,山东理工大学的一张截图也温暖了很多人。事源有将毕业的学生在学校专门建立的对话平台上留言“泡芙和泡芙内馅怎么做?”“怕毕业之后吃不到”。学校就特意将详细制作方法上传并回复“希望母校味道常伴你左右”。制作泡芙的范师傅也说,“教育本就应该是无论你问我什么,我都会倾囊相授。”

大学是授人以知识的场所,但能影响和教给孩子的却不只知识。在各种细节中体现出的理解、包容、交流、关怀,同样会塑造人格、激励人心。在这两日频繁刷屏的某社交软件“高校评分”中,获得9.3分高分的居然是江西一所普通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学生们说,这里的副校长吕品昌事无巨细地关怀着孩子们,很多人都可以跟他微信直接对话,“你给明星发信息他不一定回,但你给‘九口校长’发信息他铁定回。”

这也正在提醒我们,在教育中除了习惯着眼于完善的设施、优秀的师资、生源及一个个耀眼的数字,也别忘了,那些事关学生体验感、归属感、有样学样的“内涵”。一只小小鹅腿里,有的真正的“大学之大”,这值得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