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923位真人故事
我叫Sherri汪汪,00后,是中国国籍,却在日本长大。
小时候,因为父母在日本打工,我便去了日本读了小学和初中。初中还没毕业,妈妈不认可日本的教育模式,把我送回了国内读国际学校。
可回国不久,我就网恋了。被妈妈发现后,她采取了极端的措施,没收了我的手机不说,还以我的名义给对方聊天,害得我失恋。
失恋不说,还被人瞧不起,有人说我一辈子都考不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听了这句话,我成了愤怒的小鸟,非得证明自己可以。于是,我开启了“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模式。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成功了,走进了那所大学,也交了男朋友,但并不是初恋。
(2022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我出生于四川,是家里的老大,有个妹妹。四岁之前,我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之后跟父母去了日本东京。
当时,父亲在日企工作,妈妈则在家中照顾我们。
在日本,我读完了幼儿园和小学。与国内不同的是,那里幼儿园的孩子天天玩泥巴,养小动物。
小学奉行的也是快乐教育,没有家长群,家长也不需要批改孩子作业,就连开家长会的时候,都不聊孩子的学习情况。
不过学校很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比如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要自己走路去上学,书包不管有多重,都是自己背。
学校的课程设计也不一样,一年级学生要养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三四年级养鱼,观察繁殖过程,五六年级做实验,写简单版的报告。除此之外,还有春游、秋游等各种各样的活动。
(2005年幼儿园毕业典礼)
小学的快乐教育,让我变成了一个动手能力比较强的人。
但是,妈妈却觉得日本的快乐教育不靠谱,总是担心我学习跟不上,一到假期就把我送进补习班,一天要学习12个小时,还让我做超出能力范围的数学计算题,做不出来就要挨打。
12岁那年,妈妈还是把我带回了国,进了深圳一所国际学校。
在日本的时候,大部分女孩子的梦想是长大了嫁个有钱人,相夫教子,做全职太太。
听得多了,我自己也这样想。日本的现状也是如此,不支持女性婚后出去工作,除了全职太太,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来到国际学校后,接触到了各个国家的人,才发现人可以有很多梦想,当画家,当翻译,做美妆,当导演之类的。
国际学校不仅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认知狭隘,还给我展开了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同时也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06年小学开学典礼)
日本人做事非常刻板,必须按照一二三四步骤来,即使有更好的办法,也是如此,但他们注重细节,追求精益求精。
日本人群体意识很重,有主见的学生一点都不受欢迎。只要一个人表达不同的意见,全班人都会陷入平静,就连老师也保持沉默。
日本人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上课时,若是有人多次没带教科书,就要给全班同学鞠躬道歉。只要一个同学态度不好或做错什么,整个班就要被惩罚。
日本人还很排外,尤其是小孩子,小学的时候,我经常被人骂:“滚回中国”。我向班主任投诉,他也没有帮我,直到遇到一个善良的日本同学,他带我一起找班主任理论,老师才出面管了这件事。
说到这里,很庆幸自己回到了中国,接受中国的教育。
回到中国,我就开始了叛逆,还遇到了爱情。那时,我刚好14岁,网聊了一个19岁的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上大学的学长,学长比较喜欢我,开始追求我。
(2006年小学集体照)
我对这个学长也很仰慕,毕竟是名校大学生。
正当我们你侬我侬的时候,被妈妈发现了。早恋在父母眼中犹如洪水猛兽,一定要扼杀,于是妈妈没收了我的手机。
从此以后,我的手机就再也没有进过我的卧室,手机上每天的信息,还有跟学长的聊天记录,妈妈一条一条都看过。
妈妈窥探我的隐私不说,还以我的名义给对方发消息,再把这些信息删掉,假装没发生一样。
但是我的wx同时登陆了电脑,当我在电脑上看到之后无比生气,自己的隐秘被赤裸裸剖开。
因为妈妈发乱七八糟的信息,学长最终和我分手了。分手时,他朋友跟我说了一句:“你梦想的伯克利大学,你是绝对考不上的。”
(2015年国际学校拿了learner award奖和老师合影)
那个人的话燃起了我的斗志,我发誓一定要考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即使再难考,我也要为自己搏一把,证明那个人错了,虽然那时我还是个学渣。
从那时起,不能说头悬梁锥刺股,但是我是拼尽了全力,奋起直追。2015年,拿了learner award奖,这是学校非常有分量的一个奖项。
努力学习的同时,我利用社会实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简历。2016年,高二的时候,我去柬埔寨参加社会实践。
我们的任务是给一对单亲母子搭建房子,这位单亲妈妈二十几岁带着5岁的儿子艰难生活,没有收入,没有房子。
当时,房子被许可只能搭在非常脏乱差的一个地方。我们收集木材,把木材切割成合适的尺寸,在当地人的指导下,一点点搭建起来。
单亲母子见到房子的表情,满脸欣喜,眼睛里都闪着光,让人一辈子都难以忘记。
(2016年在柬埔寨做义工搭房子)
虽然只是一个简陋的木头房子,但对于她们来讲已然是一件珍贵的礼物,因为她们再也不会流浪了。
单亲妈妈说她17岁就把孩子生下来了,孩子的父亲不负责任,孩子生下后就跑了。她白天在外面摆摊,晚上带着孩子到处流浪。
在柬埔寨这样的案例很多,女孩十四五岁就开始工作,有的在按摩店,有的卖衣服。这些微薄的收入只够填饱女孩们的肚子,根本没钱建房子。因为在柬埔寨搭建一个房子的费用,是她们全家人打一辈子工也挣不到的巨款。
柬埔寨是传统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依赖外援外资,贫困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7.8%。而柬埔寨的热带气候,也让这些居无定所的贫困家庭世世代代都习惯了到处流浪,随遇而安。
(2016年和小伙伴在柬埔寨做鱼疗)
当我看到这些,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在这种环境生活的人,也让自己更加珍惜生活,对生活也少了一些抱怨。
之后,我还去了泰国、印尼、还有广西等地方去支教。
16岁的时候,我萌生了去美国读夏校的想法。夏校,即夏季课程,是一种以学为主的暑期游学方式,时间是每年暑假6月下旬到8月底。
如果想去美国读大学,先去读夏校,充分感受美式教育,对于学生申请大学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我想考伯克利大学,所以就申请了哈佛夏校。因为托福考了高分108分,很顺利地被美国哈佛夏校录取了。
2016年的夏天,我第一次去美国,第一次一个人坐飞机,办电话卡,银行卡,去超市,坐地铁,交朋友......出国之后,凡事靠自己,也让我变得更独立。
(2016年的哈佛食堂)
我选了食物心理学和化学这两门课程。
食物心理学是从脑科学和神经学出发,去探求人们对食物需求背后的情绪所在。如说人心情愉悦,想吃甜食;心情糟糕,想吃味苦的食物。
化学更有趣了,之前在国际校都是理论课,没有做过实验,在哈佛,教授就在课堂上点火、 搞爆炸、还有做冰淇淋,整个课堂热闹非凡,我们学起来也兴致勃勃。
哈佛学习氛围浓厚,很多哈佛的学生爱学习都是来自于内在动机,他们充满了好奇心,想把一个东西学好,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才来学习的。
即便读的是夏校,在这种氛围影响下,大家也是按照本科生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我基本上每周二、周四泡在实验室做实验,晚上三四点睡觉,早上八点又上课,一天的睡眠差不多就在四五个小时。
(2016年哈佛化学课做实验)
在哈佛夏校这段经历让我知道:对于知识,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学得特别好,才能内化于心。
从哈佛夏校回到国际校,我更加坚定了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大学的想法。
学习上我不停的卷自己,学托福,学SAT,学校的GP也保持到4.0,还积极参加体育比赛、课外活动。
在此期间,我第一次自己组织公益活动:30小时饥荒,就是挑战30个小时不吃饭,这个活动筹集到了2607.45美元(18000元人民币)。
这笔钱捐给了世界宣明会,用于帮助那些生活有困难的人们,世界宣明会给我颁布了捐赠证书。
为了深藏于心的梦想,我只申请了伯克利分校这一所大学,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觉。就是要赌一把,这样无形中也是把自己逼上了一条绝路。
(2017年在雷竞技raybet即时竞技平台 挑战30小时不吃饭的一个公益活动)
付出终有回报,因学习成绩优异,还有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实践,同时我是中国国籍,日本永驻,有在两个国家生活的不同经历的多元化背景,这些都成为我申请的亮点,最终,我被录取了。
当我拿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offer,回想到自己这一路走来挺艰辛的。但是我特别想感谢曾经给我打击的那个人,如果没有他,可能我的人生会改写。
但从这件事后,我对妈妈的信任几乎就没有了。
2018年,我怀着喜悦的心情,飞向了梦想已久的伯克利分校。
可惜的是,才享受一年的留学生活,2019年12月,学校圣诞节放假我回到家里,席卷全球的疫情就来了。学校通知所有学生上网课,我留在了国内。
刚开始,我还以为上网课是短时间的事儿,没想到持续了两年。在这两年期间内,白天我去公司实习,晚上上网课、参加考试。
(2018年7月收到伯克利分校的offer)
大二我在做网络安全的360公司实习,当码农的实习程序员。大三分别在深圳和香港的基金公司实习。
2021年,大四的时候,疫情缓解,我回到了朝思暮想的伯克利分校。
伯克利分校还有很多非常有趣的课程,比如说时间管理,或者是金钱管理的课程。还有超级多元化的社团活动,这里有超过1200个社团。从硬核人工智能社团、投行社团、到天天撸狗的社团,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但是很多硬核社团需要写1000字的论文,然后面试几轮才让进,很卷的录取率比考大学还低。
在伯克利分校,会不由自主的想去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学生都是在图书馆外面排队等图书馆开门,有的甚至经常熬夜通宵学习。
在这里,主动是最重要的能力,主动才有机会,主动才有资源,教授和助教都是非常愿意帮助学生,前提是得主动联系他们。
(2022年在伯克利分校)
在这里,我学会了主动,学会了严格自律、学会了时间管理和金钱管理。
大学时我谈了男朋友,是通过社交软件认识的,他在康奈尔大学学习数学和计算机专业。
男朋友是浙江人,人品很不错,年龄比我小,身高比我高,他1米90,而我勉强1米60。
他比较吸引我的一点就是,他和我的成长背景完全不一样,他是受应试教育参加高考来到美国的。
男朋友比较聪明,我一直喜欢学习好比较聪明的男生,大二的他居然会大四和研究生的数学cs统计。
和他在一起,感觉自己的智商被碾压,我需要花两个小时才能懂的内容,他看了三分钟就会了。
不过他不嫌弃我笨。不管我问他多少问题,他跟我解释多少次我听不懂,他都很有耐心,而且在我终于听懂的时候,还鼓励我表扬我很聪明。
(2022年在伯克利分校)
我俩还喜欢互相鼓励搞钱,喜欢花钱但从来不买奢侈品,喜欢旅游和美食,去年一年住了50多个酒店。
他很体贴,也很负责。很多男生追女生的时候一个样,在一起一个样,可是他一点都没变而且越变越好。
他喜欢去路边摊,我喜欢去漂亮的餐厅,他会很开心的陪我去有情调的餐厅,而我也会陪着他吃路边摊,和他一起吃觉得更香了。
虽然我们生活习惯和爱好有差异,但是没关系,我们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鼓励,相互宽容,只要在一起,就特别开心。
2022年,大学毕业,我在美国硅谷的一家初创公司工作,男朋友还在读书,未来毕业也会选择留在美国。
我们都会为了以后想要的生活奋斗,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最好的状态就是越来越富,越来越优秀!
就像撒贝宁说的:若您决定灿烂,山无遮,海无拦!
【口述:Sherri汪汪】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