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课间十分钟, 让孩子们玩出了新花样! 教育部: 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课间十分钟,是孩子们放松身心,释放压力,增进友谊的宝贵时间。然而,一些地方中小学生却被“圈养”在教室里,无法自由活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近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视该问题,已就相关问题密集部署、全面排查,认真督促整改,并将指导地方建立常态化督导检查长效机制,确保学生课间活动的权利和安全。

为了让孩子们在课间十分钟玩得开心,学得快乐,不少学校也在探索创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空间创造活动场所,丰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安全有序活动。记者走访了多个地区的多所学校,看到了孩子们课间活动的新花样。

在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学校,课间活动时间,操场上到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他们可以玩砸沙包、跑跳环、扔飞盘等体育游戏,也可以玩数独棋、魔方、鲁班锁等益智玩具。学校还设立了小小“安全监督员”岗位,由同学们轮流上岗,帮助老师维护现场的游戏秩序,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在上海的中山学校,课间休息时,高年级的孩子会带领着一、二年级的孩子共同玩耍,同时帮助老师维护现场的游戏秩序。学校通过这种“大手牵小手”结对子的方式,培养他们自我保护和相互照顾的意识与能力。学校还开展了“安全飞行棋”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安全常识。

在湖南的清水塘江湾小学,学校通过在每个教室门口设置摸高打卡点,走道铺装“跳房子”九宫格等方法,创造出很多随处可玩的场所。学校还鼓励学生们自创游戏,用纸足球来一场“迷你”足球赛、用废纸团来一场“迷你”保龄球赛,更有学生用竹节制作出了课文中的“竹节人”,玩起了对抗赛。学校还开展了走进自然等劳动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感受生命的奥妙。

在内蒙古的包头市钢铁大街第三小学,学校创编了多个主题的手势舞,一旦遇到特殊天气,同学们在室内也可以做肢体活动。学校还利用用户外空地,开发了一系列益智类和传统民间游戏等地面游戏,让孩子们在课间活动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专家表示,课间十分钟是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课间十分钟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深远意义,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合作,共同守护孩子们的“课间十分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