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 思政课如何加强这个“一体化”建设?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进共同体育人平台建设,第五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经验交流会近日在沪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孟钟捷,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朱敏出席并致辞。

孟钟捷表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建设和内涵式发展。

朱敏表示,要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激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的活力,构建上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品牌矩阵,努力在全国形成更强的示范效应。

在主旨发言中,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骆郁廷认为,学生的需要和特点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基石,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瑜认为,科学规律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遵循,要统筹把握思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立足教育对象现有的思想状况和认知水平来组织实施,又要适度超越其现有的基础,引领其未来的发展。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周增为认为,立足教学实践,一体化的学习任务包括实践应用和方法应用,实践应用属于课程内容的范畴,通过实践的设计,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课程环境,在参与中深刻体验与充分感知,逐步达成知识的理解和问题解决的目标。

中共一大纪念馆馆长薛峰认为,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联动。建议以“百物进百校”为发力点,打响大思政课的教育品牌,充分释放红色场馆的育人资源,把历史文脉、政治记忆、社会认同、情感慰藉相融通,在青少年理想信念中扎根立足。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陶倩教授表示,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要注重实现大中小学段纵向衔接,引导学生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同时,立足不同学科课程特点,引导学生认知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本次研讨会设置四个平行分论坛,聚焦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共学、共研、共教”工作机制,专家学者在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支撑及示范辐射效应发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陈明青认为,要注重引导各学科教师回归学科本身,要引导学生超越知识学习,自主探寻体悟学科知识中蕴含的政治信仰与家国情怀。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方兴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一个实践活动的连续体,是在育人过程中不断托举的一个过程,需要融入学生真实的思政课体验。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融认为,思政课法治教育与其他思政课内容一样,聚集目标定位、知识传播、价值观引导和实践能力提升,要以可行方式精准对接学生诉求。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史宏波认为,大思政课要强化自身主体地位,分清基础形态与辅助形态,避免概念泛化与形态泛化。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春雷教授认为,要善于找准把脉各方的“供给侧与需求侧”,找到跨学段合作的结合点,实现大中小学段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共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正高级教师阎俊认为,思政课一体化教研就是依据求异思维的路径来建构教研的流程,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重在对获得的信息差进行解构。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翟贤亮认为,应聚焦知识整合、问题解决、价值关切的三位一体来整体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学科实践”,推进社会实践的学科化、学科课程的实践化转型。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瑞芳教授在大会总结中表示,本次论坛旨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接全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战略研讨会精神,聚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创新发展,通过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有侧重的研讨交流,凝聚广泛共识,积蓄一体化建设发展动能,推动思政课建设攀高行远。

为加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果孵化,探索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华东师范大学接续出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展报告(2023)》及第五场一体化建设教学观摩活动的音像制品,并组织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会上举行了新书发布仪式及优秀案例评选颁奖。

本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上海)、上海“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华东师大-普陀区)基地共同承办,中共一大纪念馆、《思想政治课研究》编辑部、华东师范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