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生代本科毕业生对当下的就业环境感到很迷茫。甚至还提出了“难道说本科生真的没有出路了吗”这样的疑问。因为现实的落差让他们难以接受。其实,个人觉得,本科生认清形势很重要。
1、误判的现实
很多本科生对于现实的误判不外乎两个因素:
第一,是本科生比例问题。很多媒体声称目前国内本科生的人口基数只有4%左右。因此借此论断本科生很稀缺。但是,根据这一点来认为本科学历很稀缺的人,如果没上过学也就罢了,如果是本科生,则只能说智商太差,完全是依靠学历大扩招才混到的上本科机会。因为稍微有点统计学意识的人都知道,这涉及一个统计样本的问题:即4%是基于什么基础上?
所谓本科生只有4%的基数,是包括了老年人,中年人。也包括了中小学生以及幼儿园小孩甚至还躺在婴儿床上的小孩子。难不成当代新生代本科生的竞争对手包括了这些人?当然不是。
第二,是地位问题。由于大学扩招是最近二十多年的事情。很多00后大学生的父母大多是75后这代人。而75后这代人,从比例来说,拿到普高学历的人都不多,更不用说更高的学历。因此00后大学生的学历层次可能和老一代相比,是空前的高。因此这让00后大学生本人和他们的父母都产生了误判:那就是自己的儿女如此“优秀”,那肯定该独当一面才对。结果现实打脸了。
2、认清现实
其实从比例来看,当代00后大学生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是二本、专升本、大专这部分。985和211的比例很小。
换句话说,从比例角度来说,注定少部分00后大学生能成为精英,主体部分的大学生,其实都是扩招前考不上大专甚至考不上普高的生源。其实小编在以前就说过,很多二本及以下的00后大学生,能考上大学最主要的原因是扩招让自己有了机会。结果有广西等地的00后大学生不服气,坚持认为自己考上民办二本(就是原先的三本)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如此认知让人啼笑皆非。
所以对于普通二本及以下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首先需要认清形势,面对现实。因为普通二本及以下学历越来越不值钱,会是一种常态。甚至等10后大学毕业的时候,普通的大学学历会更加廉价。
其实这种学历贬值在以往的历史上一直出现。
比如1950年代,当时中国社会主体都是不识字群体。因此那时候,一个村子里如果出现个初中毕业的年轻人,就算很稀奇了,女子如果高小毕业,也算得上才女。至于大学生属于全县都罕见的现象。
而在1990年代,一个村子里出个大学生依旧是很罕见的事情,但是年轻人人均初中学历却是很寻常的。如果当时的人依旧保留1950年代的观念,估计会慨叹怎么初中生没出路了?
到了2010年代,此时的大学扩招已经持续N年,农村的一个家庭出现二三个大学生都不算新鲜事情。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了媒体关注话题。但是主体上社会各界还是乐观的。但是此时的大学生的价值,已经远非1990年代的状态。而且,很多农村家庭还供出了硕士研究生群体——换句话说,在村子里,非但本科生不稀缺,就连硕博都有了。如果当时的人依旧保留1990年代的观念,相信会慨叹他们村子风水很好,孕育了这么多的人中龙凤。
如今是2020年代,随着大学的扩招,2020年代的本科学历相当于1950年代的初小学历、1990年代的初中学历、2010年代的 学历,是很正常的现象。甚至再过几年,新生代本科生的地位相当于2000年的初中学历,也是很正常的。毕竟,时代在发展。
因此,时代发展过程中,新生代大学生认清自己的地位很重要。毕竟,在未来,本科学历的地位也就和1950年代初小毕业差不多,所以,当下来看,本科学历还算是值点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