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须实施更大力度的开放办学,才能把八方资源更好引入到学校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各方面。”12月8日,在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第二届产教融合大会上,该校党委书记马栩生如是说。
当天上午,来自全省各地市的一百多家行业、企业、学校代表相聚,共同探讨如何构建更为开放且紧密的产教融合生态。现场金句频出,代表的发言坦诚又真实,直击当下产教融合痛点、难点。
马栩生认为,如何按需施教,增强适应性,做实类型教育,教育的定位是否准确,教师素养高低,教材是否适配,教法是否科学等都决定了培养的人才质量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产业。要建立更加紧密的产教合作机制,着力破解“合而不深”“不冷不热”“一冷一热”等问题,协同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最终实现“当地离不开、彼此深依赖”的合作多赢目标。
“如果说20年前我们高职人还感觉到一丝骄傲,当时做高职是填补国家 结构的某种缺陷、培养应用性岗位人才,现在不能这么讲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卢坤建感慨,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对于技术知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以技术服务为特征的科教融汇成为了产教融合的基本动力。
卢坤建认为,产教融合中,教师是主体力量,亦是产教融合核心要素。无论是智慧课室还是各类产教融合基地,归根到底是让产和教、工和学在不断切换过程中,提升学生对于技术、环节、岗位内涵和生产流程的系统化的认知——这是对老师辛勤教学能力的新要求,“老师应该有对头部企业技术发展走向的领悟、把握、服务能力,否则产教融合将无从谈起。”
不过卢坤建坦言,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下企业实践恰恰是要命的一件事”,因为许多老师学历高,但实践能力较弱,一说到进企业就想躲。为此,学校从工作量认定、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等方面想了很多办法,但他认为,进入企业就是锤炼老师的过程,既是认识自己,也能发现问题价值,明白课程需要解决问题的价值,从而影响学生。
去年1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 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当中提到的探索省域现代 体系建设新模式、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被视作现代 “一体两翼”,成为接下来各大联合体、共同体酝酿成立的指南,也和过往的职教集团、产业学院等有了鲜明的不同之处。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肖冰感慨:“时代真的变了,产教融合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状态、生态、常态。以前 做课程开发是面向岗位需求,岗位需要什么能力,我们就怎么培养。但这个链条太长、动作太慢,三年之后岗位可能已经变动,所以再面向岗位去做课程开发,就是刻舟求剑。”
肖冰谈到,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中,龙头企业先梳理自己核心的产品和业务,再据此来确定要做什么事、需要什么人。头部高校和职业院校各自“领任务清单”,形成完整清晰的链条。如此这般,人才培养直接针对企业核心产品和业务,学校、科研就够和上下游企业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重新调整彼此定位,成为接下来的要事。她坦言:“企业从乙方走到了甲方,学校从甲方走到乙方。学校原来求着别人的时候特别主动,但企业真有一些需求的时候,说实话,我们的服务能力是不足的,并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乙方来给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
记者获悉,2023年,广外艺成立了9个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其中,数字演艺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和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报送教育部参加遴选。此次产教融合大会上,广外艺共收到了11家企业带来的价值近1300万元的资金和设施设备捐赠。
文|记者崔文灿
图|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