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优米MaMa~
前两天给侄女开家长会,被她们班的班主任小小惊艳了一下。
侄女的班主任,是一位有20多年执教经验的资深老教师。这位老师有一个特点:只要是她班上的孩子,不管学霸还是学渣,她都能在5秒内说出孩子的优缺点,并给家长提供和孩子相处的建议。
说实话,给家里的孩子们开了不下10场家长会,这一场无疑是最让我感到舒适,也最颠覆认知的一场!
班主任:别总说“上课认真听讲”,没用!
家长会上,老师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们:你们家长不要总给孩子念叨“上课要认真听讲!”,这种话术孩子们听得太多了,根本听不进去,没用!还不如告诉孩子们一些实际可行的具体方法!
老师一上来就戳家长的肺管子,直接把下面坐的家长整懵了。孩子去学校不就是为了好好上学吗?怎么我们提醒他还有问题了呢?
后来听了老师给的解释,才知道家长还真是把这事想简单了!
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有个“指导的具体性原则”。它表明:在任务完成方面,给孩子具体的方法论指导,要比抽象的指导更有利于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制定计划和解决问题。
老师说,“上课要认真听讲”是一句看似叮嘱,实则没用的废话。
对孩子而言,这句话过于宽泛、抽象,既没有提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很难让孩子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又让家长的关心显得很不走心。
其次,这句话不符合个体差异性,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注意力水平和认知能力。仅仅强调“认真听讲”很可能无法满足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就比如有些孩子视觉输入强,很可能他自己翻看课外书、看课本就能掌握90%的知识点,上课只要再听听没看懂的10%就够了;
而有些孩子是听觉输入型,他们更擅长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老师讲课,这部分孩子认真听课才会是更好的选择。
除此以外,“上课认真听讲”这句话有点主观,什么样才算认真?对孩子而言,可能“认真听讲”就是把他不懂的那部分听懂,但大部分父母又希望娃能从头跟到尾,一分钟也别浪费。
这种认知差异导致:孩子认为自己很认真了,但父母却总抱怨孩子“不用心”。时间一长,矛盾自然就开始爆发。
告诉孩子具体可行的方法
班主任建议我们,与其天天念叨“上课认真听讲”,不如直接告诉孩子这么做:
●老师讲课时:眼睛要像小老虎一样紧紧盯着老师,跟紧老师的思路。课本要提前准备好,老师在课堂上强调超过2遍的内容,用记号笔在课本上做上标记,方便放学后复习。
●老师提问时:要用批判性思维思考,觉得自己会,就积极举手回答;不会时,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
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要怕回答错误,只要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已经赢了,不管回答正确与否,都能让你对知识点有不一样的理解。
●记笔记时:没必要将老师讲的逐字逐句记下来,着重把“书本上没有,但老师强调”的知识记下来即可!
笔记也不用太注重字迹,笔记只是为了辅助课后记忆,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潦草一点也没事。千万不要因为追求笔记整齐,而错过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
●同学发言时:不要嘲笑别人的错误回答,仔细分析别人为什么会这么想?吸收正确的解题思路的同时,对错误的也要引以为戒。
●上课听不懂时:不用死磕没听懂的地方,先用标记笔重点画出来,比如圈出来画上“?”。
若课堂允许随时提问,就及时举手问出自己的卡点;若任课老师不允许课堂随意被打断,就等课后找机会询问老师或学霸同学。
讲解完后,再用自己的话给他们复述一遍,让他们听听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建立错题本:学霸和学渣最大的差距,就是大部分学霸都有自己的错题本。大部分孩子错过的题,还会再错!
所以考试后整理错题本、分析错误原因,是帮助孩子提分最快的方法。
你看,以上6条其实并不是非常难的操作,但正是这些我们平常注意不到的点,却成了孩子拉开差距的关键。
所以,如果你也在为孩子的学习发愁,不妨将以上几条微习惯坚持一学期试试看,说不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学习还有哪些误区需要避免
除了上述具体可行的方法,老师还强调了几点比较重要的,整理了一下一起分享出来:
★家长要重视课前预习:孩子上小学时,家长就要督促他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预习时把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带着问题去听课,能极大提高学习效率。
★学会记笔记:笔记不需要逐字逐句,记下重点,课后复习时再整理。记笔记尽可能少占用课堂时间,跟上老师节奏才是关键。
★写作业前先复习:不少孩子听过就过了,很少做课后复习,写作业时就会因知识掌握不牢固效率很低
建议写作业之前先巩固复习重点知识和记忆薄弱的知识,加深理解后再写作业,才能事半功倍。
★多参与课堂互动:孩子需要及时的反馈和激励,来帮助他们理解,自己是否成功掌握了知识。
课堂多参与互动是最快获取反馈的方式,这种反馈方式会极大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以前总听说学霸有方法,直到参加完这次家长会,才意识到原来很多细节我们都错过了。
屏幕前的你是否也时常把“上课要认真听讲”挂嘴边,却从没告诉过孩子要怎么做呢?希望今天这篇文章对你能有一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