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社论]大学的开放是大势所趋

12月21日,北京大学表示正在有序推进开放,在平衡校园秩序的同时,尽可能满足社会需求。此外,学校将进一步了解元旦、寒假期间社会人员入校参观需求,灵活调整入校方式和参观名额。

近日北京大学副教授“跨栏”进学校一事,让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的话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北大有序推进开放校园的举措,既积极响应了舆论的呼声,也将起到标杆作用,推动更多还在观望的高校加入敞开大门的行列。

应该看到,从不设限到登记查验、刷卡进门再到预约入校,北大此前一直在稳步推进校园开放的工作。北大方面曾多次表示,寒暑假游客数量过多,超出了校园承载力,对参观者数量和对象的限制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高校向社会敞开大门并非因为一个偶然事件,也绝非“被迫”。无论如何,大学的开放是大势所趋,也应该蔚然成风。

早在今年五一假期,不少游客慕名前往知名高校参观却受阻,就曾引发全社会对校园开放问题的关注。该问题之所以绵延至今,一直悬而未决,就是因为部分高校有担心和顾虑:学校开放后,社会人员的进入会不会影响校园安全?会不会抢夺校内资源?比如旁听老师讲课造成课堂拥挤、挤占学校食堂、挤占图书馆等等。

对此,北大方面表示,学校正在自主研发校门小程序应用平台、闸机数据管理中心、游客数据服务平台等,为校门服务来访人员提供多种入校核验方式。也就是说,当前的校园开放并非“一步到位”,而是在保证安全、有序的前提下稳步推进。

相信,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各大高校都可以平衡好开放与安全、秩序之间的关系。不过,校园该不该开放会成为“不成问题的问题”,不仅反映出部分高校在日常管理中仍然存在的路径依赖,也让人们意识到:推倒有形的墙易,拆除心中无形的墙难。

大学生是学生,也是成年人;是象牙塔里的佼佼者,也是即将走向社会的栋梁之才。如果说高校校园是“小社会”,那么年轻学子就应该在其中接受磨砺和锻炼,尽早接触真实的社会生活——校园,不是没有外人进入的温室;青年,也不该是被小心翼翼保护起来的花朵。

更重要的是,高校的资源属于全社会,现代大学的功能不仅包含教学、科研,还有社会服务。大学校园向社会开放,让公众充分享受公共资源、感受书香文脉,本就是高校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大学之“大”,既是物理意义上的大,也应该是精神意义上的扩大:消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边界,和城市融为一体,让每一位年轻人拥有超越一时一隅的大视野、大胸怀。

当然,校园的开放应当在高校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应以保障师生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秩序为前提条件,还需要参观者的配合和理解。但无论如何,高校都不应该继续停留在“不做就不会出错”的保守思维,停留在封闭管理的舒适圈。打开校门,也打开“心门”,是时候让全社会分享高校校园里的书香气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