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让孩子放学舍不得走的学校,是这样传递温暖的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郭梁□陆欣

“教育一定是有温度的,能让每一个人从教育事业中感受到温暖,同时传递温暖。”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康巴什,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一个区,蒙古语意为“卓越的老师”。作为一个以“老师”命名的地方,康巴什区从建设之初,就把教育事业作为立身之本、兴城之要。

近年来,康巴什区始终把教育作为第一事业,坚持优先发展不动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先进理念引领教育实践,坚持“美好教育”品牌引领,精准聚焦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创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康巴什第五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

让每个人心怀“美好”

“教育一定是有温度的,能让每一个人从教育事业中感受到温暖,同时传递温暖。”康巴什区教体局局长李美荣说。正是因为整个教育链条处处充满温度,才有了康巴什区教育的处处“美好”。近年来,康巴什区大力推行“五好工程”,即美好书房,倡导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好书房,孩子和家长一起读书;美好餐桌,希望孩子和家人每天能够一起开开心心地吃一顿饭,让餐桌美好起来;美好世界,鼓励家长每个周末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美好劳动,提倡孩子和家长一起做家务,一起干农活,通过这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劳动,让孩子拥有快乐的体验和美好的感受;美好路程,初衷是为了治理校园周边的交通拥堵,让家长把车放在离学校较远的地方,陪孩子多走一段路程,跟孩子轻松愉快地交流。通过“五好工程”,打造一个又一个的“五好家庭”,实现家校共育目标。“在教育这个层面上,每个家庭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初心都是一样的,人民对美好教育的追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同样心怀‘美好教育’的理想。康巴什要办美好教育,要心中美好、践行美好、成为美好。”李美荣说。为了把“美好教育”落到实处,康巴什区教育部门耐心倾听群众的诉求。刘建珍之前为孩子上幼儿园的事犯了难。“康巴什区第七幼儿园离家近,老师教得好,不足之处就是教学设施相对破旧,户外活动面积较小。”听到家长的呼声,教育部门迅速反应,今年暑假,第七幼儿园完成翻新,经过重新规划和设计,幼儿生活游戏环境升级,不仅活动空间变大,还增加了饲养区、戏水区、挑战区等特色功能区。“小儿子特别喜欢幼儿园新采购的乐高,每天放学都舍不得走,幼儿园的活动区域也明显更多了。”刘建珍目睹了幼儿园的巨大变化。

构建“美好”教育生态

在不久前举行的一场教育领域的全国性研讨会上,康巴什区的教育生态获得与会者的广泛关注。来自教育整体并不发达的地区,康巴什区的教育生态有什么独到之处?洪岩2011年7月成为康巴什区实验小学校长,那一年,这个新成立的实验小学只招到81个孩子。洪岩说:“发展中的困难,我们一个个去攻克;发展中的目标,我们一个个去实现。先有了学生,我们尽力把学生教好。然后,就有了更多老师,再把老师培养好。再后来,有了自己的教育价值,最后就形成我们自己良好的教育生态。”12年过去了,康巴什区实验小学已拥有在校学生2172名、教师139名,成为全市乃至全自治区最优秀的小学之一。从教育主管部门的角度,康巴什区一方面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将优化配置教师资源作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每年通过部属院校(或“双一流”高校)招聘等吸引优秀教育人才落户康巴什,为基础教育积蓄人才队伍“源头活水”。另一方面,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深入实施教师“暖心工程”,出台《康巴什区温暖“康老师”十大暖心行动实施方案》,从尊师重教、身心健康、子女就学、安居乐业等方面全方位保障教师人才队伍建设,解决教师后顾之忧。目前,康巴什区拥有在职教师3113人,其中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占95.4%,地区级以上名师占32%,“双一流”及部属院校招聘教师占20.2%。这些人才成为康巴什区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老师好了,学生才能更好;老师温暖,整个教育才能温暖。”李美荣说。在抓好师资力量、抓好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学生素质教育也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康巴什区每年都在践行生态课程,如康巴什第一小学的生态环保绿色课程—红领巾荒漠治理。该校承包了1000亩荒漠,由区教育部门邀请大学老师前来指导,然后由少先队员和家长一起参与荒漠治理。目前,已治理300多亩,5年时间这300多亩绿植全部成活。学校处处皆育人,康巴什区每所学校都建有漂亮的阅览室,满满的人文气息让孩子进来之后立刻安静下来,激发读书的欲望;校园里的卫生间、餐厅、绿化带,都成为学校的育人空间。李美荣说:“随便一所学校,推开门去看,这个角落放什么,那个角落里孩子能得到什么,都是每个学校老师精心准备过的。包括课间游戏,老师会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小空间,让孩子出了教室门就可以玩,在游戏中也有所收获。”“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生态。”李美荣说,“教育需要格局,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生态,再好的资源、再好的技术、再好的手段都无法让教育走向美好。所有人都要敬畏教育,也要让教育变得温暖,教育部门温暖到了学校,学校才能温暖到校长,校长才能温暖到老师,老师才能温暖到孩子,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而最终,当人们走进这座城市,会被温暖到,会让自己变得更好。”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原文刊载于2023年第26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寻找有温度的“美好教育”》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郭梁□陆欣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