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又见“样板教案”, 不仅手写而且图文并茂, 一线老师: 外行看热闹

作为老师,对教案一定是不陌生的,因为这是教学中的常规动作,不管你愿不愿意写,课堂上是不是真的用得上,反正是一定要写的。每到学期末,学校一般都会组织对老师进行常规教学检查,检查的内容很多,比如作业批改,教学计划总结,班会队会记录等等,其中教案是教学常规检查的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主角。

不少学校要求教案不仅要有,还要详细,而且一定要手写。在一些校领导眼里,所谓的优秀的教案不仅是要字迹工整,内容详细,最好还要图文并茂,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不同的重点内容。反正就是形式一定要多,看上去一定要花哨。

我们学校领导近日在群里面就分享了他认为的“样板教案”,要求我们老师多学习,多参考。大多数老师看了之后腹诽不已,直言这是外行看热闹。从这些教案的图片上看,确实是花团锦簇,教案搞得像连环画似的,一幅图接着一幅图,图片占得版面比文字都多。

但是仔细一看,连最基本的教学过程都语焉不详,既没有启发式提问,也没有思维引导,图片无非就是把课本中的图片临摹下来,从内容上来看,实在是泛善可陈,所以只能说这是一份“用心”的教参书,甚至都不能称其为教案!

对于新老师来说,抄写教案是很有必要的,在抄写过程中可以学习基本的教学流程和方法,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上课之前先写教案,对于课堂教学内容也是个熟悉的过程,做到心中有底。

在实际教学中,真没有几个老师是拿着教案上课的,很多老师习惯把教案写在教材上,寥寥数语,提纲挈领,简单而又明了;还有一些神一般的老师无招胜有招,手中虽无教案,心中却有流程。

还记得我上初中的一个政治老师,在我们学生心里是神一般的存在,他上课的时候不仅不带教案,甚至连课本都不带。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让课堂精彩纷呈,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尤其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讲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的时候,他根本不用翻书,直接告诉我们在第几页甚至第几行,这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上他的课都特别认真,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现在看来,虽然他上课可以不用教案,但是下课之后多半也是要抄教案的,不仅要写,而且要手写,不仅要手写,而且要按照一定的规格写。篇幅,流程,包括教学反思的字数都有明确规定。否则怎么应付常规检查?怎么应付业绩考核?这些可都是直接影响到绩效工资的呢。

行外人大概都觉得教案就是老师把自己的教学设计一步一步想出来,写下来。然而实际上却大多不是这样,每个老师都是有教学参考书的,上面有详细的教案,所以老师的手写教案不过是把教学参考书上的教案依葫芦画瓢抄写一遍而已。

但是老师们都有自己的教学习惯和风格,抄写的教案千篇一律,自然是不实用的,事实上也很少有老师拿着抄写的教案进教室上课。很多老师都会在课本上用简短的话语标注出教学流程,言简意赅,一目了然。所以手写的教案其实多半就是应付检查的,劳心劳力,作用却并不大。有这些时间真的还不如去用心备课,准备教具,钻研教材,批改作业。

事实上,教案写的好不好和教学成绩并没有直接联系,教案抄的漂亮的老师教学成绩未必就很优秀。比如我们学校有个老师,书法不错,做事认真,手抄的教案,堪称是艺术品,让人惊叹,一丝不苟,笔迹犹如印刷体。用红笔标出难点重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都写得无可挑剔,真可以称得上是“花团锦簇”。然而,他的教学成绩却是非常糟糕,公开课也是上得一无是处。

现在网络如此发达,真要用心备课的话,网上随便一搜,十篇八篇教案都有了,何必一定要手抄一份呢?有个学校的做法我看就很值得借鉴,规定老师的教案可以写在课本上,一学期只交两篇自己满意的精品教案即可,不要求每个课时都写那种程序化的教案。这未尝不是一种改革的方向,只要心中有教案,何必拘泥于手中的教案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