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郑健教授专栏】责任感是第一执行力(上) 第17期

【郑健教授专栏】以下呈现的是本期主题讨论:责任感是第一执行力(上)

@郑健教授

近几年来,我在许多地方讲授过执行力课程,在一次次授课的过程中,我渐渐悟出责任感在员工执行力中的真正价值和深刻内涵,最终得出了“责任感是第一执行力”的重要结论!

为什么说“责任感是第一执行力”呢?企业又如何通过激发员工的责任感而提升持久的执行力呢?要弄明白这些问题,首先就要从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责任感讲起。

一、什么是责任?

顾名思义,是人在组织中应该履行的职责和承担的任务,在企业中,就是公司赋予员工的价值要求,通常以制度的形式而存在,带有一定的规定性和强制性,如岗位职务说明书等。从理论上说,一个人既然在公司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就要履行这个角色赋予你的职责,不折不扣地认真完成相关的任务,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责无旁贷。

但是,由于人性的弱点,天生就会趋利避害、拈轻怕重,许多人往往会选择逃避责任,因为责任中包含有压力、困难、挫折和风险,做好了皆大欢喜,做不好有可能受到处罚。所以,在责任意识还没有内化为责任感之前,不能指望员工会主动承担责任;即使有明确的考核制度,他也只会做你检查的,而不会做你希望的;在没有制度约束的情况下,一个员工能够做到不逃避责任,这已经算是好员工了!

商场如战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创业型企业白手起家,由小到大,一路上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坎坎坷坷啊!绝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心想事成的。要实现组织目标就必须每一个组织成员忠诚敬业、勇于承担责任,只有每个人完成了小目标,最终组织才能实现大目标,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如果人人遇到困难都选择逃避责任,那整个公司必将一事无成,很难发展!

关于这一点,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当然都会明白,为了明确责任,防止推诿扯皮,往往也都建立了内部管理的制度体系。根据企业需求建立组织架构、设置部门岗位,并针对岗位工作制定详细的职务说明书,让每个岗位的人都明确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同时还有相关的薪酬制度、考核办法等激励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让想逃避责任的人不会逃避、不愿逃避、不敢逃避,从而达到整个组织正常运转,进而实现企业的工作目标,这是现在许多企业生存和发展中带有共性的管理生态。

但是,一个企业仅仅有完整的制度体系,就能真正达到有效管理、高效运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执行得好坏并不取决于本身的完美与否,而取决于执行制度的人的心态,再好的制度没有人去执行,就只能是一纸空文!我们在现实中看到有不少制度体系非常完善的企业,实际管理却很混乱,印刷精美的员工手册粘满了厚厚的灰尘;同时也看到一些企业,制度条款并不完美,但由于组织中的人们思想一致,忠诚敬业,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管理效率反而很高,经营业绩反而很好!

经典故事:

某公司生产部经理到车间检查工作,发现车间地面有积水,就让旁边的一个工人找拖把拖一下,不料该工人回答说:“报告经理,根据我的职位说明书,我的工作岗位在机器的旁边,打扫卫生不归我管!”这位经理便去喊清洁工,不料清洁工回答:“报告经理,根据我的职位说明书,打扫车间的时间是上班之前和下班以后,现在正是上班时间,我也不能去打扫!”——这个故事会给大家什么样的启发呢?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作为企业没有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文件当然不行; 然而透过上面的故事,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仅仅有制度显然还是不够的,制度往往有局限性,总会有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尤其在信息化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深度、广度和激烈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一旦进入临战状态,就会处于复杂、动态的持续变化之中,就会出现许多难以预知的不确定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人就很难按章办事,往往需要随机应变、快速作出判断,然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但是,没有明文规定的东西,也没有先例可循,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有可能干好,也有可能干不好,干好了当然皆大欢喜,干不好就有可能受到处罚,作为普通员工,如果没有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内在力量支撑着,他凭什么会去冒这个险? ——这 里所讲的“来自心灵深处的内在力量”,其实就是责任感!

以上就是我们第17期“郑健教授专栏”分享,期待我们下期的相见!——责任感是第一执行力(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