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是自由的,数据是神圣的。这是"升学三人组"的第193篇原创文章,有观点,有数据。
江苏很多城市的高三一模都结束了,如何看待一模的成绩?高考前的几次模考和高考有多少相关性?哪次最接近高考?
我来例举8个理科同学的例子,他(她)们在2023年从一模到高考的表现,或许能作为一个缩影,供家长参考。
A同学
男生,校排名前20。一模南京市前30,二模前90,高考江苏省前850,最终被南京大学录取。图中的统计,把南京市模考的位次都转化为了江苏省的位次,这样便于比较。
总体而言,A同学的高考成绩略逊于模考和平时的成绩。主要原因是这次高考的物理和数学比较简单,A同学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不过这都算是正常的波动范围。
B同学
男生,校排名前50。一模南大搭边,二模复旦层次,高考清华专业任选。
从一模、二模到高考,每次考试都比前一次高30多分,展示了惊人的爆发力。最终的高考,更是有如神助,各门学科成绩之高令人咂舌。
C同学
女生,校排名前20。一模状态不佳,成绩勉强南航,二模强势回归,已是南京前十,最终高考不负众望,考上清华。
有意思的是,C同学三次考试的曲线和B同学如出一辙。
D同学
女生,校排名前150,可以说成绩一直平平。一模超常表现,冲到江苏省4000多名,家长非常惊喜。但是二模一落千丈,又回归了正常水准,幸运的是,最终的高考,表现优异,被武大录取。
该同学理科较弱,但是这次的高考,物理、数学都考出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分。
E同学
男生,校排名前200。一模2万5,二模1万,高考3千。
高考的成绩比一模足足提高了2万2千名,最终录取东大。无论是高考的绝对分数、还是在校的排名,都创造了他入校以来从未有过的高度。
F同学
男生,校排名前50。一模的位次是650,二模3200,高考18000,最终录取苏州大学。
F同学一直是985的水平,但是高考失手了,令人扼腕。
还有2个同学的数据,我统一做在下图中。一位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另一位录取了中国海洋大学。
从我上面例举的一些个例中,家长应该发现,高考确实有较大的偶然性,有逆袭翻盘的,也有阴沟翻船的。
但是,非要找出哪一次的模考成绩和高考的相关最高,这是没有答案的。
有一种常听到的说法:模考不能考的太好,考太好的话,高考就很难出成绩了。这句话听似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对一个成绩不稳定的同学来说,想在最后的三次考试中,取得2次好成绩是很难的。但是实际上,这只是一种错觉,就像是你连续投掷了10次硬币,如果都出现了正面,那么,你可能会认为下一次出现反面的概率会更大?其实不是,还是50%。
看一下考取清华的两位同学,他们在第二次的模考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基本接近或者达到了清北的层次,但是,最终他们在高考中依然发挥出色。
那么,是不是二模的成绩更加接近高考呢?也不是。比如考取武汉大学的这位同学,二模的成绩连211都没有达到。事实上,现在也没有什么大数据,在统计学上支持二模的成绩和高考更接近的观点。
总体来说,如果说有什么规律的话,那一定是:在几次模考中表现较好的同学,在高考中的成绩大概率会更好。当然,这并不妨碍黑马频出。
最终的高考成绩,和试卷的难度、临场的发挥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你物理很强,偏偏当年的高考物理异常简单,那很明显你就“吃亏”了,这就是所谓的考运。
但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把考运作为借口。
因为,高考拼的是每个学生的下限。
要努力提高下限,因为上限是可遇不可求的。
你需要确保的是——无论试卷是简单还是复杂、是符合自己的口味还是正巧掐住了自己的命门,你都能考出保底的成绩。
我调查了不少平时的学霸,即便他们在高考中没有考出应有的水平,但是因为他们的下限较高,绝大部分还是能进入满意的大学。
只有下限足够高,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高考,即使不是最好,终究不会太坏。
高考成绩 = 实力(下限)+ 运气(上限)
上限是考运,是上帝在掷骰子;下限是实力,你才是自己的上帝。
所以,高考这事儿,还是要看开一些,守住自己的保底排名,就是最大的成功。其他的,听天由命吧......,上帝的归上帝,自己的归自己。
想第一时间知道更多的雷竞技raybet即时竞技平台 和高考信息,消除信息差,可以加群(南京1群已满,可以加2群,非南京的江苏家长可以加江苏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