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如何让青年科学家没有后顾之忧?曾是“最年轻女院士”的她这样说|两会面对面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重要是人才,除了引进人才,我们更要培养自己的人才,并且留住人才。优秀的人才会带来很多无形的资本,比如新的创意、新的思维、突破性的想法,形成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任咏华在公开场合多次呼吁,要为青年人才减负,为他们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支持科研创新的生态环境。

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任咏华感慨道,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看,现在的科研人员普遍都很忙,“年轻人很忙,中青也很忙,我们资深的也很忙,不是在评这个奖,就是在评那个职称,每天都很累,要申请各种项目经费,填写各种各样的报告,耗费了大量的精力。”

怎么给科研人员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让他们不用忙着“去找钱”和“评选”,能够安安心心、踏踏实实集中精力搞科研呢?

对此,任咏华建议,基础科研需要长周期的投入,不能急功近利,可以参照国外的做法,在聘请人才时筛选更加严谨严格,一旦聘任之后,就要对他们有信任,设置一个较长时间的考核周期。“比如以5年作为一个考核周期,给予充足的科研经费,完成一个周期后再进行考核和验收,做得好就继续加大经费支持,做得不好的就减少经费或者不再续签合同。”

任咏华还特别提及了几个设立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科研奖项,一个是设立于2018年的科学探索奖,该奖项由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联合杨振宁、施一公等十余位科学家共同设立,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奖项支持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鼓励他们心无旁骛地探索科学“无人区”;另一个设立于2022年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旨在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

任咏华表示,这类公益性奖项具有奖励额度高、支持时间长、资金使用无限制、开放、评审和监督机制完善等特点,有助于孵化更多科研人才“潜力股”。

“我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国企民企、公益组织、政府基金参与进来,设立更多类似的奖项,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长周期创新,建设一个更公平公正的人才支持和评价体系。”任咏华也期待,在更开放的环境下,更多的港澳青年人才能更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一头留有二十年的干练短发,简单的米黄色衬衫搭配黑色西装,这是任咏华出现在媒体视线中的一贯形象。巾帼不让须眉,早在2001年,时年38岁的任咏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位无机化学家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女院士,科研生涯似乎一路“开挂”。

“因科研初期项目经费一般都较少,我的第一个博士后也是在我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超过五六年后才有经费招到的。”任咏华笑着告诉记者,她并非像外界说得那么顺风顺水,也坐过冷板凳,经历过挫折,但靠着对科研的热爱坚持了下来。

“这么多年了,我还是一直坚持要到实验室里去搞科研,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要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跟青年学生共同进步。我也常常跟我已经毕业的学生和周围的年轻人说,你们都那么年轻,一定要到实验室动手,不能仅仅是把任务分配给学生,一定要自己亲身参与,才可以比人家跑得快,出更多创新成果。”任咏华说。

任咏华表示,做科研的目标一定是要瞄准原创性。只有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才能充分发挥转化价值。“这几年,我也立足香港,跟大湾区以及全球的一些企业在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和转化落地。”任咏华表示。

文、图|记者陈泽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