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关举措的汇报。会议强调,要适应人口变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前瞻研判义务教育需求变化,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加大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向薄弱环节倾斜力度,着力补齐义务教育发展的短板。
▲创意配图据图虫创意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关于优质教育资源平衡,适应人口变化形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此前便已经被关注。3月13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消除在义务教育阶段打造所谓名校强校的思想和做法,以缩小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表示,随着人口变化,需要教育过程更加精细化、个性化、多样化,因此对教育的总体性需求并不会出现人们担心的“资源过剩”问题,而依然可能是供不应求的,但是这需要做好教育转型,特别是着力补齐义务教育发展的短板
如何缩小区域、校际等教育差距?
专家:要打破强校、名校思路
3月12日的国常会上强调,要以提升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为工作重点,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去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治理体系适应教育强国需要,市(地、州、盟)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绝大多数县(市、区、旗)域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适龄学生享有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总体水平步入世界前列。
3月13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际上是近些年一直在持续推进的一项工作,其核心就是要缩小义务教育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校际差距,这关键在于转变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配置方式,核心在于需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来保障对条件薄弱学校的办学投入,而不是采取传统的名校扶持弱校思路。“因为如果按照名校扶持弱校的思路的话,那很显然实际上还是在强调名校的实力,而所谓弱校则一直摘不掉‘弱’的帽子,很难产生根本改变。”
熊丙奇说,特别是要消除在义务教育阶段打造所谓的强校、名校这样的思路,因为按照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能设置所谓重点校的,也不能设置重点班。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虽然此前我们关于缩小教育差距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很多地方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很好地解决,特别是在县域范围内,学校之间的条件、师资差别还比较大。“因为以很多县城的规模来说,特别是初中雷竞技raybet即时竞技平台 这一块,总共也没有几所学校。比如在一些县城内,某些学校的条件就是比另一个学校要好很多,家长们心里是有一杆秤、一把尺子的,知道一所学校和另一所学校的差别,这也会导致一所学校非常强,另一所学校就差不少。”
储朝晖表示,解决这类问题不仅是一个经费投入的问题,也不是不仅仅是一个师资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层次体制改革,要从生存体制上去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维护每一个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特别是在公共教育领域。
“通俗点举例,例如在城乡关系中,农村孩子应该和城市里的孩子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或者说享受的教育资源应该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在很多地方这一点其实是没有落实的。”
人口变化是否会导致教育资源过剩?
专家:总体性需求可能依然供不应求
3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还强调,要适应人口变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前瞻研判义务教育需求变化,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加大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向薄弱环节倾斜力度,着力补齐义务教育发展的短板。
熊丙奇举例说,在一些农村地区,随着孩子的减少会出现学校的撤并,这样的结果其实就带来部分农村地区的学校消失,孩子只能到更远的地方去上学,或者去上寄宿制学校,而很多此类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条件可能并没有跟上。“因此就提出根据生源的变化来调整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尤其是要尽量保留并办好乡村的小规模学校,还有就是必须要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的质量。”
熊丙奇认为,其实人口变化的问题不仅在农村地区出现,一些城市也出现生源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地方面临生源减少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怎么样去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也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说因为生源减少,你就把一所学校撤掉并入另外一所学校,那就可能会带来大班化等问题,这实需要统筹规划,要建立起灵活的义务教育经费的配置机制,补齐短板。”
储朝晖表示,总体上,对教育质量的要求将会随人口减少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抬升,这就要求教育供方在属性、结构、内涵等多方面发生顺应需求的变化。满足新的需求,需要教育过程更加精细化、个性化、多样化,因此对教育的总体性需求可能依然供不应求。
储朝晖说,并不能因为人口数量出现变化,就简单地认为会出现教育资源过剩。“随着人口的减少需要改善教育资源供求关系,提前做好教育转型,对低效、低质、高消耗的教育做好调整,充分利用数字化对教育中的不适应部分进行更新迭代,扩大教育资源共享和合作,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教育总体质量与效能的提高。”
红星新闻记者祁彪付垚实习生史子潇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