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30分钟大课间”学校各有妙招

本报记者李祺瑶牛伟坤

中小学生“厕所社交”话题备受关注。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中小学校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

记者探访发现,本市中小学各展所长,巧妙设计大课间活动,引导学生动起来。

学生设计“动感课间”

“下课了,让我们走出教室,一起运动起来吧!”14时05分,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广播里传出悦耳的音乐声。学生们“闻铃而动”,迫不及待奔向操场。该校将中午和下午各20分钟的大课间纳入课表,用各种健康提示语,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放松身心。

呼啦圈、跳格子、迷你运动会……操场上,各种有趣活动正在开展。三年级学生刘享和几位小伙伴玩“打鸭子”游戏——两个“猎人”站在两侧投沙包,一群“小鸭子”在中间奔跑、闪躲。“游戏是老师教的,我们再加入新想法。大家都特别喜欢玩。”刘享分享说。

展览路一小分高、低年级部两个校区。“我们利用有限空间,设计规划课间活动场地。”该校德育副主任龚静介绍,高年级部主打“动静结合”——操场上设置了高低篮球架,每个年级都有专属课间活动空间,可以自由开展篮球、长绳等运动项目;操场旁文化长廊里,学生们办起了“你问我答”知识竞赛、“小荷诗社”等,多元化的活动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休息。

低年级部操场上画着“绳梯”,一二年级学生可以开展“跳房子”等游戏。低年级部主管费腾介绍,每周学校还会开展“课间安全游戏创意征集”,调动学生“慧思慧玩”,“二年级学生带领一年级学生一起做游戏,既增强了学生间的互动性,也提升了课间活动的多样性。”

超长“课间”搬上山

每天上午,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100多名学生戴着小黄帽,挎着小水壶,排着整齐的队伍,向距离学校两公里的田村山体育中心出发——本学期开始,该校二、三年级每个班每周都有一天到山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体育老师们特意背着音箱,一路上播放节奏欢快的歌曲,给学生鼓劲。由于校园场地小、学生人数多,该校与其所在的田村路街道沟通协调,在田村山上找到了一块运动场地,从2022年开始,把学生们的体育活动挪到山上去。

“孩子们特别期待上山,因为场地足够宽敞。”校长王红艳说。

“我们到啦!”在老师带领下,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集合,简单热身后,开始折返跑、接力运球、绳梯训练……柔软的人工草坪上,孩子们撒开了欢儿。

“最初有些学生爬上山就累得走不动了。现在,将近1小时的活动结束,所有学生都能精神抖擞地走回学校。”玉泉小学体育组组长闫秋月介绍,老师们还计划利用山间地形,增设定向越野活动。

玉泉小学还结合各校区特点,因地制宜开展课间活动。王红艳举例,每天25分钟的早锻炼时间,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和游戏。30分钟的课间操活动,一二年级环形跑操,三四年级进行自主开放式校园内越野跑,五年级利用中科院校区的场地,到大学里跑步……“我们希望,孩子们在校园里充满活力。”

课间长跑增添“故事性”

“从瑞金出发,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操场上,学生们重走“长征路”。“这周,大家已经到‘金沙江’了。”该校副校长陆文喜解释,去年11月开始,该校在上午的大课间时段启动长跑活动,并将主题定为“模拟长征”。每周,老师会总结学生过去一周跑过的距离,在长征地图上标注相应位置。“跑步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我们会为学生讲述长征路上的故事。”

不同班级还有不同跑法。十八中方庄校区共有40个班级、约1300名学生,这么多学生同时上跑道显然不现实。于是,学校在场地分配上下功夫:有的年级在跑道上成方阵跑,有的在场地中间折返跑。陆文喜介绍,每天上午、下午两个大课间的传统已坚持了很多年,不同季节在活动项目的安排上也不同。

“大课间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很宝贵的,我们督促老师们不拖堂,不挤压学生每一个课间。”陆文喜说,学校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每周,所有校级干部都要进班听课,按时下课是关注的重要内容;每学期,学校会面向学生征集对老师的全面评价,考核内容包括拖堂情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