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考上二本院校是不够努力吗? 杠精儿越失控, 越说明黄灯老师说对了

现象级书籍《我的二本学生》的作者黄灯老师又上热搜了。虽然这次依然跟书有关,也就是黄灯老师带着新书《去家访:我的二本学生2》接受了一场专访。可严格来讲,实际上是黄灯老师对“看见”视角的延续和推远。

可遗憾的是,热搜非但没有把黄灯老师的视角延续和推远,反而炸出成群结队的杠精儿,并且从“评论区”的情况来看,他(她)们有些失控了。最典型的一种声音是:“热搜本身就已经否定了二本。”

对此,即便有人站出来强调话题是从黄灯老师专访中延展出来了的,意在引导大家窥见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人生的更多不易。但是这种良善的引导解释,终究还是敌不过杠精儿的固执,于是骂完组织话题的蓝V,黄灯老师自然也难以幸免。

要知道,黄灯老师所强调的“努力”,更多指学生背后的小家庭支撑。也就是说,回到一个学生的教育结果,黄灯老师不再只是基于个人努力去评判什么,而是通过自己的“看见”让更多人明白,“二本学生”并非“罪有应得”。

要知道,黄灯老师很清楚,当下在赢家和输家之间确实存在一条鸿沟。因为谁都知道,满世界的赢家和输家正在加剧不平等,直接的反应是耻辱和怨恨。所以黄灯老师所要达到的目的,绝非只是“看见”自己的二本学生,而是希望更多人“看见”生活中的“二本学生”。

换句话说,《我的二本学生》和《去家访:我的二本学生2》更像是一种视角方法论,它所做的不仅是让人们明白,如何看待“落后”和“次优”,更重要的是让人们理解和共情“落后”和“次优”背后的不容易和复杂性。

或许是人们在评判赢家和输家时过分强调个人努力和个人天赋,导致很多时候,只要一个人是“落后”和“次优”,就注定要遭受鄙视的诅咒。甚至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二本的老师也处在鄙视链中,也就是说,鄙视不仅存在于个体对个体,也存在于个体对集体或集体对集体。

但是回到本质上,这些依然是对一个人的评价体系,并且只关乎成败(经济收入论高下),很有种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逻辑。并且让人感到不解的是,无论是“成者为王”,还是“败者为寇”,都极其信奉这套优绩主义逻辑。

以至于,“成者为王”更相信努力和天赋的绝对性,而“败者为寇”更坚信背景和天时的不眷顾。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就能理解为何黄灯老师说的那么平和温柔,“评论区”却瞬间开了锅。这就在于黄灯老师讲得是理解上的“看见”视角,而杠精儿眼里只有“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区房”、“好爸爸”等可论高下的因素。

以至于,热搜就是热搜,想要启蒙或者开眼,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人连专访都懒得看,眼睛扫到“考上二本院校是不够努力吗”的话题就原地爆炸了。可问题是,越是如此,越显得黄灯这样的老师很珍贵,因为黄灯老师在“看见”的最深处,坚持的是对结果多元化的理解,因为只有这样,贡献、天赋、努力、德行、卓越,这些概念才能被赋予多元的定义。

而焦虑和迷惘的年轻人,才能更好地栖居在孤独的城市里,从而有可能创造更健康的社会生活。最典型的例子是,多年前北大毕业生因为在街边卖猪肉遭到很多人的指责,人们认为他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怎么说呢?直到现在,这样的指责逻辑依然存在,以至于找不到“学历对应的工作”就不干,直观来看是个人太好面子,可仔细想一想,社会层面几时宽容过个人。

所以比起黄灯老师在《我的二本学生》和《去家访:我的二本学生2》中写了什么,在专访中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看见”视角本身是一种社会关怀和社会体察。虽然从效果上讲,黄灯老师只是开辟了一块“试验田”,直接感受到关怀的只是她教过的学生,但是只要我们能听进去她讲了什么,大概也就能更好地看待“二本学生”到底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对于广义层面,生活中“二本学生”的理解,可能会打开不一样的生活认知和人生认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