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中小学减负为何效果不佳? 看看中考现在的科目, 原因已经很明白了

国内中小学生被不少人称为是世界上学习负担最重的学生群体,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也反映出了当下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事实。中小学生减负也成了近年来教育界备受关注的话题,教育部以及地方各级教育部门都出台了不少减负政策,但遗憾的是这些减负政策实施的效果却不甚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考科目的不断增加。

以前我读书的时候,中考科目只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和体育,但是现在部分地区已经将地理、生物、音乐、美术等科目也纳入了中考,而且越来越多的地区即将跟进这一政策。

中考是学校教育阶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试,甚至是一个分水岭。由于初中属于义务教育不能复读,所以中考就成了决定学生升学甚至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成了真正“一考定终身”的一次考试。但是,中考科目的增加势必会带给学生更大的学习压力。

首先,中考科目的增加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其实,中考科目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已经不轻了,而随着中考科目的增加,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必然也会相应增多,这就需要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不仅如此,家长为了孩子能考个更好的分数也不得不给孩子报更多的补习班,从而进一步加重了学习负担。不仅如此,学习科目的增多让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学习,从而让教育变得更加的应试化。

其次,中考科目的增加也是教育理念混乱的结果。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而中考科目的增加却与素质教育的精神背道而驰。不过,为了推行素质教育,就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其中就包括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素质,而如果不将这些科目纳入中考,学校和家长都不会重视,无奈之下只能用应试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但这种方式并没有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兴趣,只是培养了他们的应试能力,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正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理念的混乱,造成了中考科目的不断增加。

最后,中考科目的增加也会给老师的教学带来挑战。在教学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考试科目,分配到每个学科的教学时间就会减少,从而给老师的教学带来挑战。要在更少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还要保证学生的成绩,老师一方面会更加注重应试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还会想方设法挤占学生的休息时间、增加学生的作业量,加重学生的负担。

近年来,中小学减负政策层出不穷,但是最终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原因虽然有很多,但是中考科目的不断增加无疑是一个关键因素。中小学生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从而建立一个更加适合青少年成长的教育环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