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花地·校园|王妍程: 原来时间会记得

文|王妍程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22级硕士研究生

那日,我正在图书馆里伏案读书。书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争先恐后地钻入我的脑海,相互挤压着,似乎连重新排队调度的空间都没有了。这时,微信群里传来舍友们的怨声载道:“看了一天文献,还是没有找到灵感。”“对着电脑一天了,一个字都没写出来。”“查一天资料了,还是没有找到有用信息。”

似乎无一例外,大家都在为苦坐一天却毫无进展而焦虑。

突然,一抹窗外的阳光轻手轻脚地爬上了书页,在那一小方“舞台”上跳起了舞,晃乱了文字,也晃花了我的双眼。我想,它是在提醒我——该到外面走走了。

下午的操场没什么人。雨后的天空如水洗过似的,澄净无云,蓝得清透。清风送走了雨,又轻轻抹去了我奔跑后额头流下的汗。

我慢慢走到篮球场旁的娱乐健身器械旁,金属带来的冰凉刺激感和刚运动完后身体散发出来的灼热感相互碰撞,一下子把我脑袋里的疲惫和浑浊撞开,化为了手掌心里适宜的温度——这确实比一整天呆坐在图书馆里,任由空调把自己吹得头昏脑涨的感觉要好。

但一想到在我离开以后,这手扶杆上刚被捂热的温度又会重新转为冰冷,这脚踏板上也不会留下我逗留过的痕迹,不免又心生惆怅,仿佛刚才运动带来的身心愉悦被时光偷走了似的,一事无成的焦虑感又回来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做事情好像都只是奔着一个结果去的。

在图书馆里苦心钻研是为了完成课程论文,获得一个更高的分数;积极参加志愿活动是为了获得大家都在积攒的志愿时长;甚至和朋友外出游玩也常常是为了能拍出几张好看的照片,能拼凑出一个精致的“九宫格”,换取朋友圈艳羡的点赞和评论……我们做过的事情,似乎总要得到具象化的结果才算是没“白干”一场。

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讲求“有志者,事竟成”,它在激励着我们于一方天地里坚持耕耘的同时,也暗含了一种“志”的指向:我们只要种下一棵幼苗,它就会结出满树花果。但我却在想,万一它最终结不出花果呢?万一等待开花结果的时间比我们预想的要漫长呢?那时我们该怎么自处?

或许因为我们把太多的目光投向结果,忽略了耕耘过程中感受到的劳作的充盈感与喜悦感,于是才会觉得,图书馆里的冥思苦想被时间偷走了,操场上奔跑的汗水被清风偷走了,付出的努力被急功近利的心态偷走了,才会觉得自己毫无收获,徒留焦急、迷茫和无措。

但我们知道,开花结果要历经四季轮回的等待,人生的意义也不应该执着于采摘的那一瞬。

史铁生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一过程中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中的美丽与悲壮。要知道过程就是一直在继续中,谁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结束,谁知道下一秒又会发生什么,那为什么不去学会去享受过程呢?

如此一想,我忽然就觉得,原来图书馆里的冥思苦想没有被阳光偷走,时间把它变成了积累在我脑海中的智识;原来操场上挥洒的汗水也没有被清风偷走,时间把它化为了滋养身心的甘露;时间足够宽容,在那些还没有开花结果的过程中,让生命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蓬勃生长……

原来,我们每一个编织梦想的动作,时间都会记得。

我又回到了图书馆,并不紧不慢地回了微信群里一条新消息:“我发现论文往这个方向写不通,又要重新开始找参考文献了——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又要出发了!”

“花地·校园”版现面向广大学生征稿。

稿件要求作者为在校学生,内容、体裁不限,每篇不超过2000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