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baybet雷竞技

从“糊名考校”到无人机监考

高考,考的不仅是莘莘学子的智力和才华,也考验高考制度本身的公平和公正。公平公正的重要前提,就是防止作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现如今,考场作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今年的高考,恐怕是有史以来,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次,无人机、指纹和面部识别等技术,这些最先进的应用科技,都在为高考的公平公正保驾护航。

为了防作弊,考场安装了现代化监控系统,禁止考生使用手机和电子手表。进入考场时,考生做的第一件事,是站在面部识别系统前验证身份,然后再通过一个金属探测门。

除了金属探测器、面部识别技术和信号屏蔽器之外,许多学校还安装了一个指纹程序,甚至还部署了能识别学校一公里半径内的无线电信号的无人机。

现代高考源自古代科举,古代的科举,也是非常严格的,他们虽然没有电子监控和电子识别等现代科技,但也有先进的手段防止作弊,比如“糊名考校”法,就非常先进。

宋太宗淳化年间,科举出现很多弊病,引起百姓不满,很多人呼吁改革,就像今天不断完善高考制度一样。朝廷顺应民心,指派监丞陈靖负责此事。监丞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职责是掌管校规,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遵守规章制度。一句话,监丞是负责教育的官员。

陈靖首先对考试封卷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糊名考校”法。考试时,一律把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等信息糊住,等阅卷完毕成绩公布后,再拆卷。“糊名考校”法有效防止了考试舞弊行为,使科考制度更加公正公平。说陈靖是现代高考封卷制度的“鼻祖”,一点儿也不为过。

现在高考凭准考证入场,上面有照片、姓名、学校、身份证号等考生信息,而面部和指纹识别系统,更是彻底杜绝了顶考代考现象。古代考生进入考场,也要核实身份,携带“准考证”。但由于古代科技落后,没有相机,画像也不能保证没有误差,而且不具备操作性,只好用文字描述。比如,姓名:邱两泉;年龄:二十岁;体貌:中等身材,没有胡须;考号:治字三十一号。

这就是准考证,古代叫“浮票”。由于古代准考证太过简单,所以时有顶考代考的事情发生。

现代考场宽敞整洁,一人一桌,光线充足,温度适宜。古代考场条件那就太差了,明清考场叫贡院,里头没有座位,只有成千上万个单间,空间很小,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考生的吃喝拉撒睡都在这房间里解决,晚上睡觉只能蜷着,个子高些的连腿都伸不直。

考生进考场,要严格检查,不准夹带,只能带书具、灯具和蜡烛。进去后,单间立马关闭上锁,不准自由出入,跟坐牢差不多。

唐宋时期,考场氛围比较宽松,巡考人除官员外,还有军官、士卒帮助维持秩序,他们可以解决考生的燃眉之急,临时给考生兜售一些急需物品。比如笔墨、茶酒、菜肉之类,趁机赚点外快,是个美差,很多人走关系才能到考场服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