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清末年间的教育改革: 小学生说“我要上体操课! ”

二十世纪初,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决心改革,实行新政,教育改革便是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

光绪二十九年末(1904年初),《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正式颁布,其颁布即在全国施行,标志着全中国近代化教育的开始。

设立小学堂

小学方面,《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设立初等和高等小学堂,合称两等小学堂。

初等小学堂招收七岁以上适龄儿童入学就读,其中完全科的学制为五年,简易科为三年或四年。

《奏定学堂章程》也对初等小学堂教授的科目做了明确规定,分为必修科和随意科。

必修科科目为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历史、地理、格致(自然科学)、体操,随意科科目为图画和手工,总共十门课程。

初等小学堂五年完全科《国文教科书》第五册局部

初等小学堂的教育宗旨为“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主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本,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

那么,在新的教育方式下,那个时代的小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呢?

当时的上课情形现今已不得而知,只有从流传的史料中选取部分科目内容加以叙述。

修身

修身科主要学习修身养性,教材是以浅显文言,描写编辑成人物和历史故事,寓意以品德行为修养的知识,注重学生内心的修炼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关于修身科的说明,“其要义在随时约束以和平之规矩,不令过苦;”

“并指示古人之嘉言懿行,动其欣慕效法之念,养成儿童德行,使之不流于匪僻,不习于放纵。”

“尤须趁幼年时教以平情公道,不可但存私吝,以求合于爱众亲仁、恕以及物之旨。”

修身课的设立,对学生而言是重要的。幼年儿童身心思想还未成熟,可能存在学习不努力,精神不集中等行为。

《礼记·大学》有言:“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人的修养品性和其思想相辅相成,身和心俱为一体,修身课能很好地令学生定心进入学习状态。

而且初学蒙童还不知道什么是道德礼仪,家国观念,修身课的设立能培养学生正常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读经讲经

读经讲经主要读讲《孝经》《礼记》等儒家经典。读经讲经讲求少量易解,循序渐进而非死记硬背。犹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经讲经:“其要义在授读经文,字数宜少,使儿童易记,讲解经文,宜从浅显,使儿童易解,令圣贤正理深入其心。”

读经讲经是传统教学科目,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所处的位置最为重要,在当时甚至将之视为立国之本,规定读经讲经课程不能减少。

而且传统经典书籍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蕴含修身处世、齐家治国等多方面哲理,对儿童开智明理有很大帮助。

格致

格致科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主,注重从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开始学习。

就地取材,熟悉后再逐渐扩大范围,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

格致科学习要义:“惟幼龄儿童,宜由近而远,当先以乡土格致。先就教室中器具、学校用品、及庭园中动物植物矿物(金石煤炭等物为矿物)。”

“渐次及于附近山林川泽之动物植物矿物,为之解说其生活变化作用,以动其博衷肠识多闻之慕念。”

格致课的教学强调实用,培养学生对世界的观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在当时是具有先进理念的课程设置。

体操

体操科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的,传统教育未设有此科目。

体操课程以有益的运动游戏为主,兼以普通体操,旨在让学生强身健体,舒缓身心。

教学章程对体操科做了说明:“其要义在使儿童身体活动,发育均齐,矫正其恶习,流动其血气,鼓舞其精神。”

“兼养其成群居不乱,行立有礼之习,并当导以有益之游戏及运动,以舒展其身心。”

小学各年级体操课均为每周三个小时,课程内容为一年级设立有益的运动和游戏。

二年级以上除了跟一年级的内容相同之外,还加上普通体操,像兵式体操、器械体操等等各式各样。

……

初等小学堂五年完全科《国文教科书》第五册局部目录

教育改革下的变化

一百多年前小学的授课内容真是令人出乎意料。

在现今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古代教育系统都是与科举制度息息相关的,读书就是为了参加科举考取功名。

故所读之书基本是儒家经典之类的书籍,科学类和体育类倒是少有。

按照这新制度下的教育方式,称得上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不过这种改变也是难免的,近代中国受到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冲击。

许多古已有之的传统事物,因为内外环境的变化,都主动或者被动地做出了改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制度的改革因此也就应运而生。

《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以及实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改革,对后世教育制度影响重大。

自古以来,教育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是重中之重。

时值中国内忧外患,清政府腐败不堪,列强虎视眈眈,国内民不聊生,社会文盲率极高,旧式教育制度已无法满足时代需求,教育的改革有着必然性。

初等小学堂五年完全科《国文教科书》第五册局部内容

小学堂的设立,尤为重要,少年强则国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小学堂普及教育的性质,以及大部分突破传统儒家教育束缚的观念。

对学生新知识系统的构建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社会上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都有极大的帮助,称得上是“开眼看世界”。

但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影响下,以及在传统向近现代化迈进的教育背景下,学堂也会过分注重伦理道德的灌输,保留了许多封建教育的观念。

比如说读经讲经这门课程占据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因而也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局限性。

虽说如此,但结果是向好发展的,全国受教育的人数增多,培养了大批具备科学知识的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前进。

透过历史资料,我们大致了解一百多年前小学教授的内容。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能学习到知识,增长见识,实属不易。

共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