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开始,关于17岁女中专生姜萍取得阿里举办的全球数学竞赛名次的消息,很快引起了各路官媒和自媒体的关注。而关于姜萍的情况,有人认为中考分流过早,导致姜萍只能读中专,也有人认为对于偏科人才,确实也应该具备选拔机制。
其实对于姜萍的情况,个人也有一些各自的看法。
1、大众选拔
首先不可否认,在中考高考赛道之外,也存在很多成功人士。比如韩寒作家就没参与过高考,但是韩寒的成就是多数985本科生都比不上的。这就说明在高考赛道之外,也具备成功者。而姜萍在中考后选择去了中专,这说明在中考阶段,她的成绩总体总体来说应该是比很多同学要查。所以才读了个中专,但是术业有专攻,在数学领域,姜萍却碾压几乎所有初中段的同学(这里主要是说在雷竞技raybet即时竞技平台 读书的那个群体)。这说明在中考赛带之外,也还是有成功者。
当然不论是韩寒,还是姜萍,都属于小众,而中考和高考属于大众选拔。因此,从姜萍的情况来看,中考分流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中考分流,虽然意味着偏科群体考不上普高,但只要真正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有成就,依旧可以脱颖而出。所以姜萍并不是中专生的代表,如同韩寒也并不是放弃高考群体的代表一样。姜萍和韩寒,一个数学领域,一个文学领域,本质上其实都是偏才的代表——很多人逻辑思维不清晰,错误以为两者可以代表放弃中高考赛道的群体,却没意识到,和主流的中高考赛道失败者相比,姜萍和韩寒,属于具备偏科特长这一特点,这一特点是主流中高考失败者所不具备的。
2、偏才的赛道
其实教育或者说读书学习,未必需要接收主流模式——所谓主流模式,可以理解成上文提到的大众选拔赛道——即义务教育-中考-高考这个赛道。当然这个赛道的优势在于适合多数人去竞争,所以小编将其称为大众选拔赛道。
而主流模式之外,其实还存在很多其他的学习途径,或者说接受教育途径——比如很多人通过视频网站学会了java这些技能,此外,很多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可能大学压根不是理科生,而是文科生毕业后考虑就业困难,所以选择去培训机构学习java这些程序语言,并成为了程序员。
小编以前认识一个前端程序员,属于艺术生出身,大学学的是音乐表演专业,后来因为觉得音乐表演工作压力大,所以改行学了前端开发。
所以,在学校教育之外,还有其他接受教育的途径。
同样,当代社会对于大众群体具备中高考这样的选择赛道,对于韩寒、姜萍这些偏才来说,也应该有自己的选拔赛道。
因此综合来看,其实中高考的选拔制度,确实应该长期存在,但是对于韩寒、姜萍这些偏才群体的选拔机制,也应该随之上马。这样,各路人才也都有发展的途径、上升的渠道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