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csgo雷竞技

重新寻找当年“中考第一名”, 一起探讨——我们该如何看待中考成绩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朱丽珍

又是一年中考时,曾经的“中考第一名”,现在如何?

中考勇夺全市状元,3年后再续神话在高考中一举夺魁,作为在人生几次大考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朱澄(化名)的中学时代,被“第一名”光环笼罩。

无疑,那是属于她的高光时刻。如今的朱澄已成为“朱教授”,在高校任教的她,每日奔波于学校和家“两点一线”的生活,会以“泯然众人”来自嘲。

然而,这并非一个贬义词——离开以成绩为单一评价的校园体系,世界呈现丰富的多样性,“成功”的定义变得更加多元。

朱澄的“第一名”同学们,从事各行各业,褪去学霸光环的他们,也会面临普通人的困境;而那些曾经考不过她的同学,有目标追求,通过后续持续不断努力,照样拥有了幸福人生。

如朱澄一样站上过“高山之巅”的“第一名”们面前,依旧有着一座又一座的高山,等待他们继续攀登。

建校以来首位“中考第一名”

在 经历第一次“人生颠覆”

朱澄成为“中考第一名”的那一年,在所在城市引起不小的轰动。电视台、报纸……媒体上常能看见对她的采访、报道。

“我所在的初中并不是当地名校,是一所全新的学校,我是首届毕业生。”首届中考就诞生一位全市第一名,相比朱澄,学校的老师们显然更为激动。同样被燃起的,还有记者们的好奇之心。

喧嚣过后,留给朱澄的却是无形的压力,不仅来自于对自我能否延续光辉的要求,还有外界对于“一匹黑马”的质疑、审视。

刚进入 ,分班考、竞赛培训……一系列“顶级学霸”间的比拼,让从小学得轻松并习惯“赢”的朱澄,对自我认可度产生了巨大颠覆。

原来,她也会在学业上受挫。

朱澄至今还记得那种挫败感,尤其当身边有的同学,在高一时就赶完了 三年的进度,自己没有了成绩全面碾压的拔尖优势,游刃有余的学习节奏被打破,甚至在物理等学科上,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痛苦。她开始一节一节地逃课,本该出现在课堂上的时候,她躺在学校的顶楼平台上吹风。她宣称是因为自己对物理没有兴趣。但在内心里,她反复拷问自己,“逃避是因为学得不如别的同学好,还是真的因为就兴趣不高?”那段时间,朱澄。

朱澄所在的 ,是一所百年名校,也是省一级重点中学,在文理分科那些年,理科尤其突出,选择更小众的文科,被默认成了失败者的退路。

当朱澄向老师提出想转文科的想法,更多的是不理解和不支持。

“老师们觉得虽然我竞赛方面可能不算突出,但数学还是强项,专心学理科,走高考赛道也完全没有问题。”更大的反对声来自父母,“分班搬教室那天,妈妈甚至还来教室门口,试图让我把课桌搬回竞赛班。”

对于自己人生的判断和选择,朱澄一直是个坚定主义者。“中考第一名”到文科班,连老师们都不可思议,但做出决定后的朱澄,很快调整节奏。

“历史课是我那段时间的人生救赎,又有时间可以看书、阅读,学习重新成了一件愉悦的事。”除了专注在学习上,在学校的社团、学生会等学生工作方面,朱澄也崭露头角,一切重回轨道,在两年后的高考中,她又一次登上巅峰。

成为学霸需要具备的能力

在其他赛道同样适用

在文理分科的选择上,“中考第一名”朱澄算是“非主流”,这也让她意识到,“第一名”既是光环,也是“紧箍咒”,足以束缚住学霸们的一颗平常心。

“因为考过第一名,习惯在舒适区里获得最高评价,所以害怕改变赛道,也不敢轻易尝试新领域,会担心在未知的领域,我们是否还能做到最好?”困在“状元”的标签之下,不知不觉陷入自我限制,这是进入大学后,与更多的“第一名”们朝夕相处后,朱澄的一个真实感受——平常心,恰恰是这群学霸们想拥有的天赋。

“其实到了大学后,大家就对‘状元’这两个字‘祛魅’了,身边太多第一名,而且发现哪怕考到了最好的大学,进入最顶级的学府,人生好像也没有瞬间改变。如今,“第一名”们聚在一起聊天,更多的是讨论对教育的反思,反省人生走过的弯路。年轻人会面临的困境、迷茫,他们一样都不会少,甚至因为曾是“第一名”,外人抱以不切实际的高期待,让他们比普通人更难寻找到内心的安稳自洽。

曾经的“第一名”们过得怎么样?这个标题就足以在网络上赚人眼球,或许还有人在期待一个结局——看,他们最终的归宿也是泯然众人。

朱澄的“第一名”朋友们,从事各行各业。有的像她一样,按部就班进入高校任教;有的在世界顶尖高校博士毕业却选择成为留学中介或房产经纪人;有的选准赛道进入互联网行业,早已实现财务自由;还有的并未走出“象牙塔”,仍在求学道路上孜孜不倦……一张试卷,一个分数,能考量一门学科学得好坏,但如何定义“成功”?

朱澄介绍了一位“第一名”同学,从事戏剧研究,可能达不到家喻户晓,也做不到一掷千金,但她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一直遵循内心的坚持。

“我觉得她很成功,因为她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理想。”在朱澄看来,中考、高考从某种角度来看是一种策略比拼,是在学习这条赛道上,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有聪明的头脑,更要具备过硬的学习能力,对专注力、意志力、自律能力都有考验。

朱澄晒过自己的日常:6点半起床,一天8节课,期间还穿插会议,会后10分钟是难得的休息时间;出差的高铁上,仍在看学生的论文和开题报告……成为学霸需要具备的一切能力,延续到了他们的生活、工作中,在不同赛道同样适用。

记者手记——我们该如何看待中考成绩

网络上,关于学霸的讨论,从未停止。

北师大毕业的辉子,曾就读于辽宁省首批重点中学本溪 ,这个“神仙班级”不仅涌现出省文科和理科状元,就连成绩倒数第二的同学都考上了华南理工。十年后,当辉子重访这些同学,发现他们并非都走向了一帆风顺的康庄大道。

辉子的短视频,几乎每个都有超百万的播放量,有人看故事,有人“照镜子”——选学校还是选专业、考研还是考公、留在故乡还是去往大城市……原来学霸要面临的人生境遇,与普通人大同小异。

而另一个例子,是最近“横空出世”的17岁数学少女姜萍。中专生、数学天才……集极大反差的标签于一身,也引发了关于教育机制和环境的思考讨论。

中考,好似人生第一道分水岭:职高、优高、重高……每个人都按照成绩高低,被贴上标签,但这是否意味着,未来的人生剧本已被写定?

朱澄会尽量避免在工作、生活中谈及“状元”这个词,更很少再围绕这个头衔,回顾自己的过去。

不可否认,哪怕如今升学渠道更加多元,但多年后让很多人午夜梦回的,依旧是那个惊心动魄的中考、高考考场。一场场考试,也让我们养成了无时无刻在比较的惯性。

如朱澄一样的学霸,也会不可避免地讨论,选择与能力哪个更重要。朱澄透彻地理解,这个社会早已不会再给每个人提供关于“成功”的标准答案——人生本来就是旷野,而非单一的轨道,衡量幸福、成功的标准,也不只有职位高低、财富多少。

“中考没有考好,不代表以后在其他方面做得不好。”朱澄的同事,有的就不是出自顶级名校,也并非一路学霸,却在某些领域有着超强能力;她曾经的初中同学,虽然中考不够好,却也收获了平凡的幸福,“知道自己的目标方向,并为之付出努力,每个人都有把生活过好的可能性。”

如果非要说“第一名”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什么,荣誉、骄傲……都可能随着时间隐入尘烟,但背后的品质、能力,对目标的追求、对理想的坚持,会托住人生的风浪,而这些也并非学霸专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